郑和下西洋研究的三跑个问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和下西洋研究的三跑个问题

PAGE PAGE 1 郑和下西洋研究的三个问题 范 金 民 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盛事,构成了中华民族对外关系史的重要篇章。郑和从1405-1433年的28年间,率领庞大的船队,前后七下西洋,远航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睦邻友好,发展航海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明史·郑和传》因袭明人说法,谓:“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称郑和下西洋是为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和在西洋各国显示武力炫耀中国的强大。 上世纪30年代,学界探讨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性质较为热烈。许道龄、李晋华等的主 张大体与《明史》所说相同。如李晋华认为,郑和下西洋,“一为宣扬国威,一为踪迹建文,本属事实” 许道龄、李晋华分别撰写《关于郑和下西洋性质之讨论》参与讨论,许文见《禹贡》5卷10期,李文见《禹贡》6卷1期。。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也认为郑和下西洋目的“以探寻朱允炆踪迹为首”。张锡纶、李长傅等,包括以前的梁启超,都主张郑和下西洋为“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将郑和下西洋描述为政治性的殖民事业 李长傅:《中国殖民史》,商务版,1937年。。另一种看法是经济原因为主还是政治原因为主说。吴晗一直认为郑和下西洋主要是经济上的原因,是要以“经营国际贸易”收入来解决国内经济困难 吴晗:《十六世纪前之中国与南洋》,《清华学报》11卷1期,1936年。。童书业的看法基本相同,但认为郑和下西洋有“贸易性质”,却不主张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使命即为“经营贸易” 童书业:《关于郑和下西洋性质之讨论》,《禹贡》6卷2期,1936年;《重论郑和下西洋事件之贸易性质》,《禹贡》7卷1、2、3合期,1937年。。即使认为下西洋有国际贸易成分的梁方仲,这样表述其看法:“不过要注意,此时贸易的性质,差不多完全限于朝廷的玩好上的要求,采购的货物多于珍宝奇异一类的高级奢侈品,并非由于一般人民的生活上的需要。所以三宝太监下西洋的事件,如从国际贸易上观察,不过是朝廷的大批购买海外宝物而已。” 梁方仲:《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6卷2期,1939年12月。而许道龄、李晋华等人则认为,郑和下西洋主要还是出自政治目的。40年代,李士厚、刘铭恕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帮助以满剌加为首的南洋一带的回教国同盟来反抗爪哇帝国的统治 刘铭恕:《郑和航海事迹之再探》,《中国文化研究汇刊》3卷,1943年9月。。这可以称为建立回教同盟说。到50年代后期,陈得芝撰文认为,郑和下西洋应担负有两重任务,进行了两方面的活动,这就是,一方面是为恢复和发展明朝与海外诸国的外交、贸易关系,以巩固和扩大明皇朝的统治和提高国家地位,另一更重要的方面则是适应发展海外贸易的客观要求,用国家力量去大力进行,以专擅其利源 陈得芝:《试论郑和下“西洋”的两重任务》,《历史教学问题》1959年第3期。。有人则认为郑和下西洋为贯彻明初国防政策。周钰森著《郑和航路考》一书 周钰森:《郑和航路考》,台北海运出版社,1959年。,辟有《郑和航海之真实原因》一章,认为郑和航海的原因,并不如《明史·郑和传》传文之“简单及不着边际。所谓‘纵迹惠帝’与‘耀兵异域’,应解作‘纵迹惠帝为名,贯彻国防政策为实’,方可与事实相符”。又说“此种大规模之军事行动,岂仅寻访一失踪已久之惠帝而已哉”,而“所欲寻访于外者,实为一切足以危害明代国防之势力也”。这种势力就是故元后裔的帖木儿帝国、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南洋亡命。为了打击这些势力,成祖派遣强大之师,以应付纷乱莫测之事变。因此,郑和航海的真实原因,“为欲贯彻明初皇室之国防政策也”。60年代,有人认为郑和之下西洋,重在加强文化交流。方豪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重在宣扬中国的文化,维持并保障东南亚的和平秩序”。徐鳌润更认为,从郑和自称其使命是“ 许道龄、李晋华分别撰写《关于郑和下西洋性质之讨论》参与讨论,许文见《禹贡》5卷10期,李文见《禹贡》6卷1期。 李长傅:《中国殖民史》,商务版,1937年。 吴晗:《十六世纪前之中国与南洋》,《清华学报》11卷1期,1936年。 童书业:《关于郑和下西洋性质之讨论》,《禹贡》6卷2期,1936年;《重论郑和下西洋事件之贸易性质》,《禹贡》7卷1、2、3合期,1937年。 梁方仲:《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6卷2期,1939年12月。 刘铭恕:《郑和航海事迹之再探》,《中国文化研究汇刊》3卷,1943年9月。 陈得芝:《试论郑和下“西洋”的两重任务》,《历史教学问题》1959年第3期

文档评论(0)

180****51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