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大危险源辨识嗄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a)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 军事设施; c)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d) 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e) 地下储罐。
HYPERLINK /wiki/%E9%87%8D%E5%A4%A7%E5%8D%B1%E9%99%A9%E6%BA%90%E8%BE%A8%E8%AF%86%E6%A0%87%E5%87%86 \l # \t _self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HYPERLINK /wiki/%E9%87%8D%E5%A4%A7%E5%8D%B1%E9%99%A9%E6%BA%90%E8%BE%A8%E8%AF%86%E6%A0%87%E5%87%86 \l # \t _self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 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 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HYPERLINK /wiki/%E9%87%8D%E5%A4%A7%E5%8D%B1%E9%99%A9%E6%BA%90%E8%BE%A8%E8%AF%86%E6%A0%87%E5%87%86 \l # \t _self 4 重大危险源辨识
4.1 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1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表2。 表1 危险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
序号
危险物质名称
临界量(吨)
1
氨[液化的,含氨>50%]
50
2
苯,甲苯
50
3
苯酚
10
4
苯乙烯
50
5
丙酮
50
6
丙酮合氰化氢(丙酮氰醇)
10
7
丙烯腈[抑制了的]
20
8
丙烯醛[抑制了的]
50
9
丙烯亚胺[抑制了的] (甲基氮丙环)
20
10
二氟化氧
1
11
二硫化碳
20
12
二氯化硫
1
13
二氧化硫
20
14
二异氰酰甲苯
20
15
氟
10
16
氟化氢(无水)
20
17
谷硫磷
0.1
18
光气
1
19
过氧化钾
20
20
过乙酸(浓度60%)
10
21
环氧丙烷
40
22
环氧氯丙烷
10
23
环氧溴丙烷
10
24
环氧乙烷
20
25
甲苯
50
26
甲苯-2,4-二异氰酸酯
50
27
甲醇
100
28
甲基异氰酰
0.2
29
甲醛
50
30
甲烷
20
31
可吸入粉尘的镍化合物(一氧化镍、二氧化镍、硫化镍、二硫化三镍、三氧化二镍等)
0.1
32
联苯胺和/或其盐类
0.1
33
联氟螨
0.1
34
磷化氢
0.5
35
硫化氢[液化的]
20
36
六氟化硒
0.5
3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