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如何度与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针如何度与人

王松木—金針如何度與人? PAGE PAGE 9 全國聲韻學教師教學研討會暨工作坊(第廿四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高雄:中山大學,2006/10/27-28 金針如何度與人? —論聲韻學之課程設計與教材教法 高雄師大國文系 王松木 The mediocre teacher tells.(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 The good teacher explains.(良好的老師解釋知識) The superior teacher demonstrates.(優秀的老師驗證知識) The great teacher inspires.(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 -- William Arthur Ward (1921-1994) 一、緒論 聲韻學向有「絕學」之稱,在中文系所設的課程中,聲韻學通常是最讓學生頭疼的科目之一。一提到「聲韻」,在學習者的腦海中經常勾引起「艱澀」、「無趣」、「脫離現實」…等負面印象,在此種刻板印象的制約之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難以引發學生的熱情、引導其積極投入課程;學生在課程結束之後,亦鮮少有意願再繼續學習聲韻學知識,更難奢望聲韻學課程能對其日常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了。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教師除了講授聲韻學基礎知識之外(使知之),更得重新思考:如何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主軸,設計一套生動有趣的教材、教法,使學生不僅能在教學過程中能積極投入(使好之),更能培養鑽研聲韻學的樂趣(使樂之)。這並非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當前所有聲韻學教師無從逃避的挑戰,也是未來聲韻學能否有效吸引青年學子投入進而推陳出新、再創高峰的關鍵。回顧個人學習聲韻學的歷程,也曾因難以窺其堂奧而深感挫折。今日有幸濫竽充數、忝列上庠,在教授聲韻學的過程中,腦海裡便不時縈繞著以下幾個問題: 學生為何普遍感到聲韻學難學?原因何在? 聲韻學的教學目標為何?期望學生在學過聲韻學之後能具備哪些能力?如何有效評量學生是否已達成教學目標? 如何能激發、維持學生學習聲韻學的興趣? 目前通行的教材在內容上有何差異?這些教材是否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對學生而言,是否容易消化、吸收? 除了單向灌輸之外,如何以生動有趣的教法幫助學生建構聲韻學知識? 本人教學經驗有限,草撰此文不免班門弄斧,但仍願藉本文試著抒發一己之淺見,野人獻曝,疏失必多,敬請各位方家不吝指正。 聲韻學的典範轉移與授課主題 教師如何從事課程設計?未受過課程設計培訓的教師,一般多採行「主題羅列法」。如何選擇講授主題呢?教師通常會根據自身對課程的理解,針對學生在課程中應該學會哪些基礎知識,斟酌授課時數、學習順序…等因素,開列、安排若干主題,但也有可能就直接採用某本優秀的教科書之章節目錄,作為講授主題之張本。 聲韻學課程應教授哪些內容呢?換句話說,聲韻學課程應該選列哪些主題呢?授課主題選擇必須體現學科研究成果,與學科的進展有著相應的關係。在二十世紀初期,聲韻學展開一場典範轉移,在新舊典範交替、融合的過程中,聲韻學的學科體系產生較大的改變,由於各校教師的師承不同,對課程的理解亦有所差別,自然在選擇授課主題時也就不免產生取捨上的差異 1.聲韻學的典範轉移及其學科體系 清代古韻學在顧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等樸學大師努力深耕下,「前修未密,後出轉精」,前仆後繼,將古韻分部的研究典範推至高峰。然而,20世紀之初,古韻分部研究已漸露疲態,雖然仍有許多課題可再進一步釐清,但已難再有飛躍性的突破了。值此之時,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1889-1978)《中國音韻學研究》引進西方歷史比較語言學,為古音學研究注入一股異質的活力,促使聲韻學進行一場典範轉移。董同龢《漢語音韻學?序》(1965)深刻地闡釋新典範的意義:「從西洋人把他們的語言學介紹到中國來,中國古音研究的進展,真是可觀。我們可以說,近幾十年間中外學人的收穫,足足抵得上,甚或超過清代三百年間許多大師的成績。眼界開闊,材料增加,工具齊備,方法也更為精密;因此我們已經能從古音的“類”,進而談古音的“值”;更要緊的則是,我們已能使這門學問脫離“童稚從事而皓首不能窮其理”的絕境」。 儘管高本漢典範本身仍不盡完善,而學者對此一外來理論仍存有許多疑慮,但無法否認的是:高本漢典範能有效地吸引音韻研究者的目光,逐漸成為共同關注的話題,無論接受或拒斥,雙方均無法漠視其重要性。在高本漢典範衝激下,聲韻學理論躋升至新的高度,發掘出許多舊典範未曾留心、無法解決的新課題,在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王力、周法高、董同龢……等學者在高本漢的基礎上,不斷修訂、拓展,開啟了現代音韻學史光輝燦爛的新頁。試將新舊典範的主要差異對比如下: 舊典範 新典範 定位 傳統語文學 歷史語言學 任務 歸納古音音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