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实例分析-语文阅读欣赏网
文本的深阅读与浅阅读问题探析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宋灏江 2011.7 什么是深阅读? 深阅读与浅阅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基于阅读的层次来设定的。深阅读即深度阅读,它基于阅读的过程和结果,基于阅读中思维程度,基于阅读中读者对文本(作者)的意义的建构。可以从阅读中几个要件来衡量深阅读的水平和程度。 (1)、对文本(作者)真实意图的领会,做到准确、全面、深刻; (2)、对文本思路、结构的正确把握; (3)、对文本语言层面的把握; (4)、建构性程度,能够创生文本的意义,融合读者的经验和体验,实现对话。 (5)、读者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这是深阅读的本质特征。深阅读其实是建立在对话理论基础上的。“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 什么是浅阅读? 浅阅读是思维固化而采用跳跃式阅读方式的阅读方法,它基于信息的获取,不求甚解,以获得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目前,比较流行的浅阅读还表现为对文本的压缩式阅读、经典的浅俗化阅读、着意于一般的阅读快感而缺乏深刻感悟体会的阅读。 阅读的理性追求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阅读期许的倾向性是着眼于深阅读的。比如,不同的阅读层次要求: 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是深阅读的基本特征,个性化是学生独立性的表现,是阅读中的独立见解,是运用独立思维的结果; 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则体现了阅读由浅入深的过程,也清楚地显示阅读能力的层次性; 强调“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更加体现对阅读的深度追求。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不再仅仅强调一般意义的阅读能力,而是体现阅读过程中的建构性要求。 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关系 阅读的深度要求不是一蹴而就的,浅阅读是深度阅读的基础,阅读量的增加,信息的广泛性要求往往要通过浅阅读的积累。浅阅读仅仅是实现深度阅读的手段,不是阅读的最后追求。适度运用浅阅读,可以帮助舒缓调节阅读心理,可以激发阅读的兴趣,可以使实现阅读的由浅入深的嬗变。 浅阅读和深阅读都有其价值。从阅读的质量追求和阅读品质的养成上看,中学语文教育中应倡导深阅读,适度运用浅阅读。 理论基础 伊瑟尔:文本召唤结构;文本与读者的两极,以及发生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文学交流理论的根基。——《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德) 加达默尔:理解不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活动,而是理解者与理解对象之间的一种视野融合。理解一个文本,决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去追求文本的客观意义或终极意义,而是以我们的自身情境和“前见”(前理解)去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 加达默尔:文本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并不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复制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真理与方法》) 加达默尔:创造性理解并不是一种完善理解,而是一种不同的理解。 理论基础 阅读是一项无终极的活动。文本意义绝非一次性解读能够完成的,它在动态的发现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意义。 文学文本以自身的多义性、模糊性及其象征意味引发理解者的对话。 文学文本中艺术家有意无意地造成的隐蔽、残缺、中断、休止、无言、无形的部分。 加达默尔:只有当解释者被主题推动者、在主题所指示的方向上作进一步的询问时,才会出现真正的对话。——《哲学解释学》 理论基础 阅读文本就是读者的解读经验对文本的空白结构加以想象性充实、补充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熔铸了读者感知、想象、理解、感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发现性活动。一切阅读的创造性,必须以文本的规定性为前提。 影响阅读的基本条件 阅读意义的生成需要许多既有条件:生活与经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读需要条件:课文注释,即是意义建构的基本元素,不存在空空荡荡的建构。也包括作者、背景、写作动因等。 阅读的历时过程:生活与成长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新的意义的生成是建立在已有条件之上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阅读的不同层面 阅读行为层面,主要指发生在读者与文本之间的阅读关系; 阅读教学层面,主要指以阅读能力培养为核心价值的师生间的阅读教学活动。 在阅读行为层面,主要对应关系是文本与读者。它们是通过文本的存在与读者的阅读需求产生关系。文本表面上是静态的,实际上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这一切的能量的释放必须由读者的积极参与,即意义的建构。 在阅读教学层面,阅读的关系更为复杂,是两种阅读关系的叠加,目的指向于学生的成长。 阅读意义存在的三种可能 与文本(作者)的意义的吻合; 意义的不及; 意义的超越。 教学中力求消除不及,力争吻合,追求超越。 文本阅读深度的取舍原则: 教学的目的决定着教学的行动。 1、依据于教学层次;(侧重于学段的要求) 2、依据于阅读目的需要;(一般性阅读;研究性、探究性阅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3G409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conv.docx VIP
- WIP.010-SIE EBS标准化操作手册- 按订单装配 (ATO) 制造.pdf VIP
- 2025入团考试100题题库(含答案).pdf VIP
- SG111-1~2: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2008合订本).docx VIP
- 最新水利工程维护养护定额标准.docx VIP
- IQ-FMECA软件操作手册—功能与使用.pdf VIP
- WIP.006-SIE EBS标准化操作手册-资源事务处理.pdf VIP
- WIP.009-SIE EBS标准化操作手册-离散任务状态.pdf VIP
- 消防维保质量保证体系.docx VIP
- 2024年四川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