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祐将军的孝文化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谢祐将军的孝文化初探

PAGE PAGE 1 谢祐的“孝”文化初探 暨长校留坑谢氏“亲亲堂”的祖宗崇拜 宋经文 “孝”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他说“孝”字的理解是,“孝”字是“老”字去掉右下角的“匕”,加上儿子的“子”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谁也离不开谁。“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晚辈对长辈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至少已越三千年了。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孝”字。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作为谢祐一个平民百姓,后经百姓举荐,抗金名将李纲的奏请,而被宋代皇帝宋高宗在绍兴九年(1139年)敕封为“广惠将军显烈尊王”,并在50年后的淳熙十六年(1189年)还赐“正顺”二字为庙之名称,又在文天祥奏请下,由度宗皇上于咸淳甲戊十年(1274年)册封为“日月盈光大帝”的谢祐将军,又是如何行“孝”的? 带着这个思索,笔者三进谢祐的老家—三明三元区中村乡白水坑自然村,拜谒了谢祐的祖庙,查阅了白水坑村民保存下来的、于清光绪乙未年端阳重修的《谢氏族谱》,采访了一些当地的谢氏后裔,考查了当地的一些风情、古迹,对谢祐的“孝”文化,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现提出来向各位专家、学者请教。 翻开“谢氏族谱”,在第一卷中,我们看到了《家训十则》:谢氏祖宗明确地告诫子孙必须严格地遵守家训十条,否则即为不孝子孙,直至驱出族门。这十条家训是:一敬祖宗、二孝父母、三宜兄弟、四睦族党、五先读书、六勤职业、七慎婚姻、八谨承继、九迸奸盗、十息争讼。其间的“孝父母”条中,明确地指出:“孝为百行之源,大而扬名显宗、小而菽水承欢,皆当随分自尽人一。不孝即为天地所不容,人类所不齿、吾族有此,屏之远方可也,永不许入祠与祭”。在谢氏家族所推崇的“格言”中,也清晰地记载着:“君子之道、莫大乎孝,孝之本,莫大乎顺亲”。故、”仁人孝子欲顺乎亲,必先乎妻。子,不失其好。兄弟不失其和,室家宜之。妻孥乐之、致假道成。然后,可以养父母之志,而无违也”。(《谢氏族谱》卷一)。 这段话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行孝道,必须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对老婆、孩子要相处和睦,兄弟间相互尊重、和谐。只有把自己的小家庭搞好,才能更好地孝顺父母。所以,必须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从对老婆、孩子这些小事做起。 谢祐,从小就在这些家训族规中长大,从小就奠定了他“爱国、爱民、敬父母、睦兄长、和妻、子”的思想品德。 另据《谢氏族谱》中的《历西重建正顺庙记》中载:“神,谢姓。祐,其讳也。世居沙洋白水村,后徙历西,少游剑浦(今邵武)黄裳学。宋元丰五年(1073年),从黄裳守泉南(今泉州)三载,谴价于建,迂异人于水晶洞,留憩三日,授以金符玉册而归。由是体骨不凡,即礼真人为师得至道萨”。在这一段话中给我们提供了影响谢祐一生的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黄裳,一个是萨真人。这两位似神似仙的人物,在历史上似乎还真有其人。黄裳生于1044年,卒于1130年,字勉仲,福建延平人。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的进士、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官员,历任端明殿学士,福建福州的知州和礼部尚书。他是一个文人,以写词而得以传名,曾有人评说他写的词是:“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让人心醉,观赏把玩不已”。他的代表作有:《卖花声》、《永遇乐》、《喜迁莺》、《渔家傲》、《蝶恋花》、《宴琼林》等等,其中有一首描写龙舟竞渡、夺标场景的《减字木兰花》尤为出名,堪与当年潘阆所描写余杭钱塘江潮的《酒泉子》媲美。现录于下供诸君欣赏,词曰: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端午闹龙舟的场面和气势,在他的笔下被描绘的淋漓尽致.谢祐从小跟着这样一文人学习,自然亦是断文识字,学富五车了.而在元丰五年,他又跟着他的老师黄裳到泉州和南安驻守三年,亦学到了更多爱国爱民、孝顺父母,尊重长者、怜惜下人的种种道理,使他的精神世界又产生了新的飞跃。同时,为泉南的安定和经济发展做了不少好事。三年后也就是(元丰八年)谢祐因政绩卓著,被遣迁建宁府(今建瓯)任职。相传他在途中的水晶洞遇见了一位异人,他见谢祐气宇不凡,便留他在洞里住了三日,传授了一些秘籍,临别时并又赠送他“金符玉册”,此后,谢祐便“体骨不凡”了。回到家乡的谢祐,又去拜“萨真人”为师,从此得道。 这个“萨真人”,就是影响谢祐人生的第二个人。“萨真人”本名“守坚”,号全阳子,又称“崇恩真君”。是宋代著名的道士,他与张天师(张道陵)、葛洪、许逊(许旌阳)等人齐名,并称为道教“四大天师”。 萨真人,有人说他是西河人(今四川崇宁县西),也有人说他是南华人(今广东曲江县南)。萨守坚原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大夫,但他的医术并不是很高明,一次不小心开错了药,把病人给治死了,从此他弃医从道。师从第三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