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课程----历史(Ⅲ)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思想)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思想)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教材将其整合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学习提示: 1、两条线索: 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分析理解: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善于分析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孔子在中国2008年祭孔大典的精彩瞬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孔子在柏林孔子在世界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解读: 熟悉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 理解孔子由凡入“圣”的过程,并与知识链接的介绍相印证。 探讨孔子、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 生的深远影响。时代背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一、孔子的学说1、孔子其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小吏,直到50岁之后才相继任鲁国司空、司寇,后因与鲁国执政季孙氏不和而弃官,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他晚年回到鲁国,全力从事教育文化事业。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孔子走近孔子知其生平阅读经典悟其思想纵横古今看其影响二、孔子思想仁的含义:第一层面: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第二层面: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来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1、“仁”(1)含义:“仁者爱人” (2)途径:“忠恕”之道“为政以德”(3)治国:﹡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孔子的思想——礼材料二: 子曰:“周监(通“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1、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2、他主张如何实现“礼”?1、含义:西周时所追求的等级名份制度(1)狭义:指周礼(2)广义:指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2、途径:克己复礼、正名 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3、礼的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仁”与“礼”的关系?内在自觉自律“仁者爱人”道德、修养“仁”外在约束他律“克己复礼”规范、准则“礼”二、4167d00d38df09bd2121c9%20(1).mp4孔子4167d00d38df09bd2121c9%20(1).mp4思想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3、哲学思想态度:敬而远之 优先解决实际问题﹡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孔子的思想在当时行得通吗?为什么各国没有采纳孔子的思想,而在后来儒家思想却成为中国封建思想的主流?参考答案: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当时诸侯热衷于争霸战争和富国强兵,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所以不受重视。 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也被尊崇为圣人,人称素王,受到后人景仰。二、孔子思想4、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5.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