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叙事诗的乐府传统-云南大学学报.PDF

中国古代叙事诗的乐府传统-云南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叙事诗的乐府传统-云南大学学报

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叙事诗的乐府传统 辛晓娟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关键词:乐府传统;叙事诗;传奇性;娱乐性 摘 要:在中国古代叙事诗歌中,诗经传统和乐府传统是相互影响但又互相区别的两个部分。乐 府叙事诗产生自民间,更强调情节性、虚构性和娱乐化的方面。从魏晋文人拟作,到杜甫叙事歌行, 再到元白作品,都是乐府叙事传统上不可或缺的环节,并对唐以后的叙事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11(2014)02-0071-08   在中国古代诗歌辉煌的成就中,主体是抒 这一点在 《诗经》成为经典后尤为突出。从汉 情诗,叙事诗是第二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 代直至清代,文人又以 “诗史”的观念去阐释 国的叙事诗歌没有坚固的、自我完善的、强大 解读这些诗作,因此 《诗经》中保留的叙事 的系统。这种系统并非通常意义上从 《诗经》 诗,无论其诞生的初衷如何,在漫长的经典阐 到乐府的一脉相承的一个系统,而是具有 《诗 释过程中,都以官方的形式对中国诗歌史产生 经》和乐府两个不同的源头,分别代表了官方 了巨大影响,是故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民歌。 与民间的不同体系,互为补充。如果将这两个 “诗史”观代表了中国叙事诗歌的官方系 系统叠加起来看,则可以完整地体现出中国叙 统。此系统有如下特色:官方性、题材重大化、 事诗的源流。 纪实性、史学批判性、伦理性和道德力量。对 于这一点,前代学者已有了较多研究,故不再 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两大源头 赘述。 ———诗经传统与乐府传统 与诗经不同的是,汉乐府大部分作品都曾 在民间长期传唱,且多数未经官方修订、阐释、 ①    《诗经》中保存了中国大部分的早期叙事 经典化,故较多地保留了其原生状态。其直接 诗歌,无论是史官对 《生民》等重大题材叙事 表现为,乐府中更富于情节性、传奇性的叙事 诗的直接创作,还是 《国语》中关于 “公卿至 诗的比例远远大于以抒情诗为主的 《诗经》。 于列士献诗”[1](P9)的记载,又或 “采诗说”、 明代徐祯卿 《谈艺录》:“乐府往往叙事,故与 [3](P99) “删诗说”中透露出官方音乐机构对搜集而来 《诗》殊”。 可见乐府诗与 《诗经》的重要 的民歌的整理改造,都能看到这类叙事诗不可 区别就在于更强调叙事性。现存汉乐府大概有 忽视的官方的背景。出于儒家传统对 “史”的 一百余首,叙事之作竟多达三分之一,实在是 推崇,要求 “以诗存史”、“诗心史笔”,让原 一个可观的比例。正因为看到了汉乐府叙事诗 本产生于民间的叙事诗带上了浓重的官方色彩。 的繁荣,班固 《汉书 ·艺文志》中,继 “诗言 收稿日期:2013-02-23 作者简介:辛晓娟,女,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① 自汉武帝始,统治者设立乐府机构、采集歌谣,“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 薄厚云。”可看出汉乐府亦经历了官方收集整理,并带有 “观风俗”的政治目的。但汉乐府由于未如 《诗经》一样被经典化,所以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