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虞美人》与《一剪梅 舟过吴江》比较鉴赏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①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②,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③,心字香④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 ①帘:酒楼的幌子,古代也称酒旗。②秋娘渡、泰娘桥均为地名。③银字笙:乐器名。调,调弄。④心字香:心字形状的熏香。 问题:两首词中作者都抒发了“愁”情,请比较其中情感内涵的异同。 ? ? 解析:解答本题要处理好愁什么、为什么愁两个问题。要结合作者、背景,特别是词中的关键语句,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光容易把人抛”“何日归家洗客袍”等分析。 答案:相同在于两首词都感慨时光流逝,人亦老去。不同在于李词写出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蒋词写的是故园之思(游子之悲)。 解题指津 限时训练 1.导学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解析:D D项,“断”的意思解释错误,在本词中的“断”应是“滴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声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解析:C C项,“一动一静,以动衬静”表述错误,“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作者写的是梦境,属于虚写。“雪晓清笳乱起”一句在词的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壮阔的词境中来。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 ?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各自诗境,可以先分析两者的相同点,“自许封侯在万里”“塞上长城空自许”两句写出的是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但这些志向和理想均落空了。然后分析两者的不同点,本词“鬓虽残,心未死”强调的是“心未死”,也就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思;“镜中衰鬓已先斑”强调的是“鬓”“先斑”,侧重点在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上。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 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 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