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谓之道董仲舒的天人阴阳观-myweb-东吴大学.DOC

一阴一阳谓之道董仲舒的天人阴阳观-myweb-东吴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阴一阳谓之道董仲舒的天人阴阳观-myweb-东吴大学

PAGE PAGE 13 第六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政治大學中文系,2007.3.24-25 董仲舒的儒家帝王術 蔡錦昌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董仲舒的儒術跟荀子的儒術一樣,都可以說是一種「儒家帝王術」。 一般所言之帝王術有兩種,都屬道家:一種是「君王南面之術」,另一種是「 黃老道德之術」。董仲舒的帝王術屬於後者之儒家版本。 儒家帝王術與道家帝王術之差別在於前者陰陽之道是「陰陽和合」的而後者則 是「負陰抱陽」的。 董仲舒的儒家帝王術之特色在其「求端」、「正本」、「重微」上。因為仲舒所謂「」「陽尊陰卑」 和「深察名號」等主張皆其延伸推論耳。 關鍵詞:董仲舒、儒家帝王術、黃老道家、荀子 一、兩種「帝王術」 西漢董仲舒的儒術,跟戰國時期荀子的儒術一樣,都可以說是一種「儒家帝王術」。 司馬遷說李斯從荀卿學帝王之術。他這個說法固然可能有其黃老道術之偏見在,但亦可能有其不虞之洞識在。(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禎索隱,唐張守節正義,粹文堂本《史記》,台北:成偉出版社,1980?,第四冊,頁2539。) 司馬遷說李斯從荀卿學帝王之術。他這個說法固然可能有其黃老道術之偏見在,但亦可能有其不虞之洞識在。(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禎索隱,唐張守節正義,粹文堂本《史記》,台北:成偉出版社,1980?,第四冊,頁2539。) 這是本文作者為了分辨出兩種帝王術所發明出來的稱法。 何謂「帝王術」?一般而言,「帝王術」或者「君人南面之術」有兩種互有糾纏的所指。其一是指運用「內暗外明」或「內聖外王」 這是張舜徽的特殊見解。他認為《莊子?天下篇》中所謂「內聖外王」之道就是指此種「君心內暗而臣心外明」之操控術。請參見氏著《周秦道論發微》,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頁64-66。的「人君駕馭臣下之術」,亦即一方面君心玄冥難知,另一方面又使臣下明能任職的心術,又稱「主術」或「主道」。這是偏向古代道家或者以《管子?心術篇?白心篇?內業篇》、《韓非子?解老篇?喻老篇》、《淮南子?主術訓》等文獻為代表所言之「帝王術」。 張舜徽是此說之代表。他從司馬談的〈太史公論六家要旨〉中對「道家」的描述出發,然後轉到《尚書?大禹謨》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四句話說,這是古來人君控馭臣下的「內聖外王」之術。君人者心意玄默,不讓臣下知其底蘊,但教臣下明其能任,各司其職。其二是指如司馬談〈太史公論六家要旨〉中所謂「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那樣,雜用各家之所長而以道德為主的「道家」, 此文獻同時收在同上 這是張舜徽的特殊見解。他認為《莊子?天下篇》中所謂「內聖外王」之道就是指此種「君心內暗而臣心外明」之操控術。請參見氏著《周秦道論發微》,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頁64-66。 張舜徽是此說之代表。他從司馬談的〈太史公論六家要旨〉中對「道家」的描述出發,然後轉到《尚書?大禹謨》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四句話說,這是古來人君控馭臣下的「內聖外王」之術。君人者心意玄默,不讓臣下知其底蘊,但教臣下明其能任,各司其職。 此文獻同時收在同上《史記》之〈太史公自序〉中,見第五冊,頁3288-3289;又在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台北:宏業書局,1984再版,〈司馬遷傳〉之中,見頁2710-2714。 這是熊鐵基的稱法。見氏著《秦漢新道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請參考陳麗桂,《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陳麗桂將「黃老思想」之特色歸結在司馬談所謂「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上,特別是一個「因」字。她說:「一切表面上消極無為的黃老術之所以含蘊無比的靭度,以成就『無不為』的事功,關鍵也就在這個『因』字之上。」(頁106)。另外,熊鐵基在其《秦漢新道家》(同上)第五章中特別申明,《漢書?藝文志》將《呂氏春秋》和《淮南子》分派為「雜家」並不允當。他認為依司馬談〈太史公論六家要旨〉中所言之道家乃是「稷下之學」中的「黃老道德之學」或「黃老刑名之學」,是一種新發明的「道家」,故應稱為「新道家」。 其實班固《漢書?藝文志》(同上)中所謂「道家」和「雜家」之特性,即相當於此二種「帝王術」之所指。班固(或謂劉歆)說,「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而「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 請參見張舜徽《周秦道論發微》(同上)中〈道論通說〉、〈道論足徵記〉兩文之引證。 司馬談不是說了嗎?「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茉;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聖人不朽,唯變是守。』」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