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助绿草、芳树、涧水和春山等意象描绘出诗人行经宜阳时即目所见的暮春景象, 透露出诗人伤春、凄凉之情,情景交融,感染力强。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送温台 [唐]朱放 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 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 雨 夜 [宋]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上面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析 此题考查了考生在抒情方式上对比阅读的能力。抒情方式包含直接和间接抒情,思考时做出正确判断,答题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 同: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第一首“何必”表达了面对别离的豁达,对朋友的宽慰;第二首“无端”表现幽怨之情,“思乡万里心”表现思乡之情。异:第二首还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一夜空阶雨”烘托思乡之情。 二、描写技巧 1.虚实相生 “实”是指眼前的景;“虚”可以是过去的景,也可以是想象的景。 【例7】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关于三、四两句诗,明人陆尉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解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写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二人依依惜别,是“舟凉”更是“心凉”。后两句描写了朋友远在异地的惆怅之情,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如果理解了“代为之思,其情更远”的意思,那本题也不算难;因为送别诗写景一般要么是写眼前景,即景抒情;要么是运用虚写(想象)的手法,写别后的景象。 答案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现得更为深远。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陇 西 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8】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解析 《陌上桑》是汉代乐府诗中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描写了一个名为罗敷的采桑女子巧妙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全诗集中笔墨,塑造了一个美丽、机智、坚贞的农家女子的形象。《陌上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影响着后来的诗歌创作,也是其他艺术形式学习的榜样。 答案 主要是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美丽动人。极力描写罗敷的衣着打扮,属正面描写;极力描写行人的痴态,是侧面描写。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刻画了罗敷的美丽非凡。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