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论文 我国古代北方白瓷的色度及基塑i鲫窭
磁”一词的出现至晚可追溯到晋代。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有
“井中令冷澈如水,白磁器及金银器中(贝宁)似茶之……”等内容。《肘后备急方》
是目前有“白磁”记录的最早文献,所以,这一条文献的出现可能反映了白磁的
名称在晋代早已存在f”。另外,我们现在所见的早期白瓷中有北朝和隋代的作品,
古人从前也一定能从直观上辨别瓷器的色泽。到了唐代,白瓷一词在许多古代文
献中常可看到,如唐李肇《国史补》中记载:“凡货贿侈用者,不可胜记,丝布为
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邱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
用之”;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对比了北方的邢窑白瓷和南方的越窑青瓷:“或
者以邢州,1处越州上,殊不为然。邢磁类银,越磁类玉,邢不如越一也。邢磁类雪,
越磁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磁白而茶色丹,越磁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等等。
考古材料证明,白瓷从产生、成熟到繁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自瓷约产
生于北朝后期,隋代时在技术上达到成熟,生产的瓷器洁白无暇,呈色趋于稳定。
到了宋代,制瓷业的一项主要成就是白瓷生产的完全成熟。目前从墓葬和遗址出
土的被认为是白釉瓷的有:河南安阳带有可靠纪年北齐武平六年,即公元575年
范粹墓出土的9件白釉瓷,这批早期白瓷具有明显的特点:胎料经过淘洗,较为
细白,未施化妆土。釉层薄而滋润.呈乳白色,但仍普遍泛青黄色,有些釉厚的
地方呈青色,具有明显的初创特点【5】[引。这也是在迄今为止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最
早白瓷。还有在河南安阳另~座隋开皇十五年,即公元595年的张盛墓中也发现
了一批带有若干青釉瓷特征的白瓷。这批白瓷器已接近标准的白瓷,胎、釉的质
量比范粹墓出土的自瓷要好得多。瓷质细腻,施釉洁白匀净。部分白瓷使用了白
色化妆土,出土的三件白瓷俑上还在发、眉、须和服饰的部分地方加施了黑彩【71。
晚子张盛墓十余年的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即公元608年的李静训墓中也出土了
白釉瓷。这些器物的胎质较白,釉面光润,已经完全看不出白中闪黄或白中泛青
的现象,是相当成熟的白瓷器【8】。同样在西安郊区另一座隋大业六年,即公元610
年姬威墓中出土的一件白瓷盘口瓶,尽管其胎质坚实白细,但在胎表面仍旌用了
洁白的化妆土,然后施~层无色透明釉,使釉面呈色十分稳定,匀净光润,被认
为是隋代白釉瓷的代表作f91。1982年河北曲阳县出土了一件白瓷盘口瓶,与大业
八年(即公元612年)尉仁弘墓志伴出。此器白灰胎,施化妆土,透明釉,釉色自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论文 我国古代北方自壅塑鱼堕堡茎塑茎堑窒
光润,是隋后期的白瓷精品Iml。以上都是有纪年可查的、出土于墓葬的白釉瓷或
者基本为白釉瓷,它们都是目前能见到的从公元575年至612年间的实物,由此
我们可以认识到北朝末年到隋代早期白釉瓷存在和发展的情况。唐代北方地区的
制瓷业在北朝和隋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又以白瓷的发展最为明显,
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都有窑场烧造,与同期南方的诸多窑场遥相呼应,
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到了宋代,白瓷又分为两支系统,一支是以定窑为
代表的白瓷器,特点是胎质细白,施有略为失透的白色釉:另一支则是以磁州窑
为代表的白瓷器,特点是胎质较粗,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再罩以透明无色的釉。
这两种白瓷各自有自身的特点,发展了富有特色的装饰,充分体现了不同于其他
釉色瓷器的独特之处Il“。
从出土的实物可知,早期的北方白瓷比北方青瓷的出现时间稍晚。青瓷与白
瓷两者之间的差别显著,前者表现为胎色较重,釉呈青色,后者胎色洁白,釉色
白净。白瓷的出现绝非偶然,它经历了由青瓷到白瓷这样一个漫长的工艺技术发
展与提高的历史进程,白瓷能够在北方的出现与北方青瓷的发展之间应该存在着
密切的联系。《中国陶瓷史》中说:“从青瓷到白瓷,应该肯定是伟大的创造,青
瓷和白瓷的唯一区别,仅在于原料中含铁量的不同,其它一切生产工序并无差异。
随着对原料的需求日益提高,使胎、釉中铁的含量逐渐减少,经过长期反复实践,
白瓷便终于诞生。而北朝的制瓷技术迅速提高,也为白瓷的出现创造了条件112]。”
我国自从东汉晚期制造出了成熟的瓷器以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以生产青瓷
和黑瓷为主,制瓷的工艺技术也从南方向北方传播和扩展。至迟在北魏迁洛以后,
在学习、吸收南方制瓷经验的基础上,北方地区开始生产青瓷㈣【14t。约在北朝晚
期的北齐王朝,制瓷业开始在北方地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