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①“文献”概念: 文:文章(典籍),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献:贤才,含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②文献概念的溯源、发展: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第一阶段:“文”,典籍,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贤人的口述材料。 代表人物:东汉郑玄《论语注》:“献,贤也。”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南宋)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 第二阶段:叙事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序中称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之“献”; 元代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中:“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谓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 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典》(始称《文献大成》); (清)钱林辑《文献征存录》都把“文献”作为书籍资料的代称。 第三阶段:近现代文献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偏重于文。 196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把“文献”界定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文献学(三个基本板块: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 概念:“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此即广义的校雠学。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二指现代文献学(我国古时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学者为教雠学家)。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研究对象: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先秦(起源) ①载体份呈:甲骨、青铜器、石刻、简牍、缣帛。 ②古书开始有注解,训诂学萌芽。 ③孔子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若是五经,就没有《乐》)。 ④秦始皇三十四年的“焚书”事件和三十五年的“坑儒”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性影响。 两汉(奠基) ①简帛碑刻同用。 ②西汉晚期,刘向校理群书,汇编为《别录》,其子刘歆著《七略》。 ③《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 ④辨伪开始起步。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采取“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殊语”的做法,对一些古典文献的真伪进行了考辨。 ⑤菏泽郑玄,遍注群经,他是两汉古典文献的集大成者。许慎的《五经异义》被人称为“五经无双许叔重”,《说文解字》的书证释义,开创了汉语文献文字学的广阔道路。 魏晋南北朝(变迁) ①文学自觉的时代:a.逐步废简用纸,魏晋简牍发现较少; b.玄学的兴起(三玄:《周易》、《老子》、《庄子》); c.反切注音出现(《颜氏家训音辞篇》); d.由释字转向释义理。 ②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a.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 B.校理汲冢竹简(汲冢竹简的发现)。 ③目录的变革,经史子集四分法的雏形诞生。 ④训诂学进一步发展(为玄学阐释义理)。裴松之《三国志注》,裴骃《史记集解》,何晏《论语集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⑤首创类书体例,总集应运而生(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 ⑥方志的出现。常璩的《华阳国志》,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地方志。 ⑦佛经的翻译。 唐五代(发展) ①音义著作的出现:隋唐之交的学者陆德明《经典释文》,在校勘和训诂方面成就极高。 ②文献整理——注疏:孔颖达《五经正义》,确立了对儒教经典的权威解释。唐代出现了《文选》李善注与五臣注,五臣指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翰周,组织者为吕延祚,五臣注本整体上不及李善注。 ③辨伪思想的活跃:刘知几《史通》。(刘知几首倡“六经皆史”) ④刊刻开成石经,在唐前规模最大,只有正文,没有注文。 ⑤雕版印书,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唐刻本。 ⑥目录确立了四分法。 宋元(由胜转衰) ①北宋初,李昉等人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②宋代史学文献编纂:欧阳修、宋祁之《新唐书》、欧阳修《新五代史》、司马光主编之《资治通鉴》尤为突出,南宋的袁枢首创纪事本末体,成《通鉴纪事本末》。 ③金石考据学: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④公私目录学:官著有王尧臣等于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