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骨关节炎)中医贴敷方案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9 痹证(骨关节炎)中医穴位贴敷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3)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4)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RF、血沉、ASO等与风湿痹、尪痹、痛风相鉴别。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炎分类标准及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骨关节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由于发病部位、症状、体征的不同,骨关节炎的分类标准分为: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膝骨关节炎分类标准、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 (1)骨关节炎放射学病情分级标准(Kellgren和Lawrence法分5级) 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显,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2)骨关节炎功能分级 Ⅰ级:可作各种活动。 Ⅱ级:中度受限,虽有1个或多个关节不适或活动受限,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 Ⅲ级:明显受限,只能生活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Ⅳ级:卧床或坐卧,生活不能自理。 (二)证候诊断 1.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曲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日久关节变形。或关节冷痛,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小便频数;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淡胖,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弦;或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数。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弦缓。 3.湿热阻络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掣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处。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瘀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涩。 5.气血两虚证:关节酸沉,隐隐作痛,曲伸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细而缓。 二、贴敷方案 (一)辨证选择药物和穴位 1.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推荐方药:独活10g、桑寄生10g、怀牛膝10g、杜仲10g、党参10g、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0g、防风10g、秦艽10g、川芎10g、桂枝10g、细辛3g、骨碎补10g、淫羊藿10g、狗脊10g、大枣10g、甘草10g。肝肾阴虚甚者,加山茱萸10g、山药10g、熟地10g、牛膝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鹿角胶6g。肝肾阳虚甚者,加熟地黄10g、附子10g、肉桂3g、山药10g、山茱萸10g、菟丝子10g、鹿角胶6g、枸杞子10g。 穴位:气海、关元、三阴交、涌泉、命门、肾俞、肝俞、关元俞、督俞 2.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通络 推荐方药:制附子10g、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3g、川芎10g、防风10g、秦艽10g、海桐皮10g、海风藤10g、独活10g、怀牛膝10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10g 穴位:大椎、督俞、命门、足三里、至阳、中脘、脾俞、天枢、腰阳关 3.湿热阻络证 治法:清热利湿,活络止痛 推荐方药:黄柏10g、苍术10g、薏苡仁10g、牛膝10g、知母10g、忍冬藤10g、络石藤10g、豨莶草10g、独活10g、透骨草10g、甘草10g。 穴位:水道、中极、建里、承山、至阳、膀胱俞、曲池、足三里、曲泉 4.痰瘀互结证 治法:化痰祛瘀,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秦艽10g,羌活10g、独活10g、没药10g、当归10g、五灵脂10g、怀牛膝10g、地龙1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甘草10g。 穴位:丰隆、中府、膻中、天枢、足三里、膈俞、厥阴俞、阳陵泉 5.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舒筋和络 推荐方药: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陈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