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性自命出〉亟治德的身心气书写-清华学报
節節蹇蹇、永思喟如──
郭店〈性自命出〉亟治德的身心氣書寫∗
范麗梅∗∗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摘 要
在結合傳世文獻與郭店楚簡所舖陳「聲味生氣、治氣養心」的思想背景中,本文從
關乎身心氣的書寫觀點,來考釋〈性自命出〉中字詞對應多端的「治」字,以及此字所
在「亟治之志」與「治其德也」兩個段落的「鬱陶」、「節節」、「蹇蹇」、「餒」、
「喟如」等疑難字,同時也進一步解說其中的「居節」、「反善復始」、「出入」等語
詞。在〈性自命出〉中,氣正連繫了與音聲、音樂、舞蹈共具充盈流動的特質,可經由
目、口、耳、肢體等多重管道相續作用,入發充盈於身心內,形成一套身心氣互動的循
環,以完成道德修養。其中未明顯強調身、心、氣的主從關係,但是所述修養不調的心
躁動、氣暴衝、身弁疾;氣鬱積、身死亡,或是心不蹇、氣衰餒、身委迤,以及養治順
暢的心蹇動、氣喟然、身節度,在治德的成效上皆預設了身心氣三者一體而備的展現。
依此反映〈性自命出〉是郭店楚簡中關於身心氣書寫的重要篇章,在作為戰國公共論述
「氣」的思想發展脈絡中,占有一席之地。
關鍵詞:郭店楚簡,上博楚簡,性自命出,身心之學,氣,樂教
∗ 本文初稿宣讀於北京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臺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主辦的「兩岸氣論
與中國哲學」研討會(北京:2012 年 1 月 7-8 日),感謝與會學者不吝指教。另外,感謝學報
匿名審查人寶貴的修改意見。
∗∗ 作者電子郵件信箱:lmpham@.tw
清華學報 新43 卷第 1 期(民國 102 年 3 月)第 53~96 頁
54 清 華 學 報
一、前言
結合身心之學的全面探討,儒學思想中「氣」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其內涵
挖掘已取得長足進展。1 尤其「身體/形」、「心/志/神」、「氣」三者一體的
論述模式,業已取得共識。不僅認為身體是心與氣交錯感應的有機載體,而氣更是
身體與心溝通感應的中介,甚至是人作為主體與社群萬物、天地宇宙之間通感的基
礎。2 氣的概念在中國學術文化中,不專屬於某一領域、家派、時期,而是賦予整
體文明生命的要素。3 簡此,氣雖不全然是儒學追尋的最終目標,然而卻是過程中
不可失落的有機成份。
史華茲 (Benjamin I. Schwartz, 1916-1999) 認為氣的概念普遍見於先秦諸子思
4
想中,甚至是公共論述 (common discourse) 。 先秦氣的研究,往往上溯《莊
子》、《孟子》、《公孫尼子》、《管子》、《荀子》等多部著作。這些論述終戰
國之始末,可以想見氣於此時所具有普遍話語的地位。近年來出土戰國文獻類楚
簡,包括郭店、上博、清華簡等大宗,其傳抄時代與上述諸子之作相距不遠,因此
所處的公共議題、所面對的主流話語,也應與上述著作相彷彿。
然而就目前郭店楚簡的研究而言,氣的討論似乎還處在有待開發的階段。5 一
1 詳小野澤精一,〈原序〉,收入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編,李慶譯,《氣的思想:中國
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頁 1-7 ;楊儒賓編,《中國古代思
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圖書,1993 ),〈導論〉,頁 3-59 ;鄭宗義,〈論儒學中
「氣性」一路之建立〉,收入楊儒賓、祝平次編,《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臺灣大學出
版中心,2005 ),頁 247-277 ;陳麗桂,〈先秦儒道的氣論與黃老之學〉,《哲學與文化》,33.8
(臺北:2006 ),頁5-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