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教师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掌握“闻”“见”“却”“因”“以”“顾”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分析蔺相如的形象。 一、 [知识链接] 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其父司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不仅如此,《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3.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二、课前预习: 1.本文共2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填写下表,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 段): 廉颇蔺相如 第二部分( ~ 段): 列传 第三部分( ~ 段): 第四部分( ~21段): 2.口头翻译全文并用铅笔为重难点字词作批注。 3.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两遍。(可利用早自习时间)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预习检测(可开卷)试卷另附 2.文章梳理 第二课时(1-13段) 1.阅读课文第1至2段。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地位相差悬殊。补充:传的后半部叙廉颇事迹较多。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2.“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舍人地位低微,况为宦者令舍人乎!又,为蔺相如被荐使秦设伏。) 3.阅读第3段。概括其大意。(故事缘起)并回答:本段写赵国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烘托相如胆识) 4.阅读第4段。叙史贵简。从这个原则出发,能不能将这段话改写为:“于是缪贤荐蔺相如,王许之。”(不能) 老师在讨论中可提出一些辅助性问题:缪贤是怎样的人?(挺身而出,亦有胆识。)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先虚写一笔)划出关键语句。(“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5.阅读第5段。归纳蔺相如的对策,并分析其为人特点。 (见事深刻、决断明确——真乃快人快语;对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 6.阅读第6段,讨论以下问题:(重点分析“大王欲得璧……俱碎于柱矣”这段话) ①这段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秦王无意偿赵城”。)蔺相如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注意行文前后照应。)“章台”——“列观”;“以示美人”——“传之美人”。 ②划分这段话的层次。(述“奉璧”使秦经过;斥秦王无礼,说明“复取璧”原因;预防秦王“强夺”之策。) ③讨论这段话的内容及表达方式: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借赵群臣语揭出秦王要害)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由抑转扬,缓和气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说明赵方诚意,以退为进) 说“斋戒五日”一事(“修敬”是关键,为要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伏,何等周密) 不可“逆强秦之欢”(又何等委曲) “戏弄”(“怒发上冲冠”之由,照应上文) “臣头与璧俱碎于柱”(一夫决死,万乘莫当,秦王入我掌中) ④从秦王的反应来看,这段话有怎样的特点?秦王“辞谢”是否仅仅因为“恐其破璧”?(这段话义正辞严,切中秦方要害,使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