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核医学成哎像设备
第一节 概述 一、核医学成像的特点 核医学成像的特点: 以脏器内外或脏器内各部分之间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差别为基础,显示静态或动态图像 多种动态成像方式 放射性核素具有向脏器或病变组织的特异性聚集 总之,既可以进行解剖成像,又可以提供有关脏器与病变的功能和分子水平的信息 二、核医学成像的发展简史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研究铀矿时发现,铀矿能使包在黑纸内的感光胶片感光,这是人类第一次认识到放射现象,也是后来人们建立放射自显影的基础。 1898年,马丽·居里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镭,此后又发现了钚和钍等许多天然放射性元素。 1923年,物理化学家Hevesy应用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铅-212研究植物不同部分的铅含量,后来又应用磷-32研究磷在活体的代谢途径等,并首先提出了“示踪技术”的概念。 1926年,美国波士顿内科医师布卢姆加特(Blumgart)等首先应用放射性氡研究人体动、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在人体内第一次应用了示踪技术。 1951年,美国加州大学的卡森(Cassen)研制出第一台扫描机,通过逐点打印获得器官的放射性分布图像,促进了显像的发展。 1957年,安格(Hal O. Anger)研制出第一台γ照相机,称安格照相机,使得核医学的显像由单纯的静态步入动态阶段,并于6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 1959年,他又研制了双探头的扫描机进行断层扫描,并首先提出了发射式断层的技术,从而为日后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扫描机—ECT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1972年,库赫博士应用三维显示法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测定了脑局部葡萄糖的利用率,打开了18F-FDG检查的大门。他的发明成为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的基础,人们称库赫博士为“发射断层之父”。 三、核医学成像的基本过程 (一)核医学成像的基本条件: 放射性药物(标记化和物) 核医学成像设备 (二)放射性成像的基本过程 1.放射性或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以放射性示踪法为基础,针对不同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检查目的,制备相应的放射性示踪剂。 2.将放射性示踪剂引入体内 通过注射、口服等方法将示踪剂引入体内,示踪剂在体内根据其化学及生物学的行为特性,经生理生化、生理、病理、排泄等因素积聚浓缩于特定的靶器官和组织,形成体内的随空间和时间而分布不同的图像。 3.体外测定γ射线 靶器官或组织放射性释放穿透组织的γ射线 ,使用灵敏的放射性探测器可以很容易地在人体外表探测到它们分布的所在位置,并定量地测定其大小并转换成电信号。 4.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基本图像信息送入电子计算机系统中,进行一系列的校正,再经处理或重建成为图像数据。 5.图像显示与储存 由计算机重建而成的基本图像,再以灰阶、彩色、动态、三维层面、表面三维立体、电影、双减影成像等方式将体层面的辐射分布重现为一个精确的核医学图像,即可以获得反映放射性在脏器和组织中浓度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显示出脏器和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其功能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γ照相机 γ照相机也称为闪烁照相机,是诊断肿瘤及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要设备 可进行动态研究 检查时间短,适合儿童和危重病患 显像迅速,便于多体位,多部位观察 对图像处理,获得有助于诊断的数据和参数 一、闪烁γ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注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伽玛射线首先经过准直器准直,然后打在碘化钠晶体上,碘化钠晶体产生的闪光由一组光电倍增管收集。任何一次闪烁均将在各个光电倍增管上产生不同的响应。 响应的强弱与光电倍增管距闪烁点的位置有关,距闪烁点愈近,产生的响应愈强,将所有光电倍增管的响应加起来可以产生位置信号和能量信号。 位置信号确定了闪烁事件发生的位置,能量信号确定那些闪烁事件该启辉,那些闪烁事件不该启辉。 经过上述处理的信号成为一个计数被记录,形成一幅人体放射性浓度分布图像,即为一幅γ相机图像。 二、 γ射线的探测技术 (一)核辐射探测原理 核医学成像必定涉及核辐射探测,核辐射探测一般是指对核辐射线的强度和能量的测量。它一般分为两类:对于带电粒子,是利用它对物质的电离和激发效应来探测的,对不带电的射线,主要是通过探测它与物质作用时产生的次级带电粒子而作间接探测。据此,制成各种辐射探测器。 (二) γ射线探测器 放射性医学成像中主要通过间接作用来探测γ射线的,而且所探测的γ射线一般属于低能量范围。由于γ射线与原子序数高的物质作用概率大,故γ射线探测器的探测介质一般选取Z值尽可能大的材料,如碘化钠、锗半导体、碘、锗等的原子序数均较高。根据γ射线探测的记录方法的不同,目前成像用的γ射线探测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1.晶体闪烁探测器 闪烁探测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探测器,其探测介质是闪烁晶体,射线照射到闪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缠绕机的安全操作规程.docx VIP
-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优质课件】.pdf VIP
- 砌体及构造柱圈梁等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 VIP
- 专题02 字词梳理及运用(讲义+试题) -2023年一升二语文暑假衔接课(统编版).docx VIP
- 《学习工匠事迹,领略工匠风采》课件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pptx VIP
- 国家开放大学,零售管理,形考三.pdf VIP
- 《人工智能:AIGC基础与应用》教学课件.pptx VIP
- 超声引导下冲击波治疗.pptx VIP
- 2024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VIP
- cbcc中国建筑色卡千色卡色号查询表.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