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第一节 胃肠道 学习要点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1.掌握食管、胃、肠道造影、正常声像图、CT和MRI表现 2.熟悉消化道异常影像学表现,消化道肿瘤所致影像学共同表现 3.熟悉食管、胃、肠道常见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 4.明确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要点,诊断需密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5.了解常见消化道疾病影像鉴别诊断要点 6.熟悉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对消化道不同疾病的诊断价值和限度 学习难点 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1.胃肠道疾病种类繁多,如何针对临床具体所怀疑的病变,采用适宜的检查技术(明确不同检查技术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2.消化道的肿瘤是常见病,如何根据肿瘤所致的共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做出正确诊断 3.如何进行良、恶性肿瘤和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1) (一)正常X线表现 咽部:会厌、会厌谿 、梨状窝、喉头 食管 三个压迹: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第一蠕动 第二蠕动:继发蠕动波 第三蠕动波 食管前庭段 下食管括约肌 正常食管(示意图)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2) (一)正常X线表现 胃 分为四种类型 A、牛角型 B、钩型 C、瀑布型 D、长钩型 胃的黏膜像:致密的条纹状影 胃双对比造影:边缘光滑连续的线条状影,粗细、密度均相同 胃蠕动:同时可见2-3个蠕动波 胃的分型(示意图)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3) (一)正常X线表现 十二指肠 球部轮廓光滑整齐,黏膜皱襞为纵行、彼此平行的条纹 降部以下黏膜邹襞呈羽毛状 降、升部的蠕动呈波浪状向前推进 正常时可有逆蠕动 空肠与回肠 羽毛状影像或雪花状 空肠蠕动迅速有力,回肠慢而弱 服钡后2-6小时钡的先端可达盲肠 7-9小时小肠排空 正常十二指肠(图) 正常小肠(图)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4) (一)正常X线表现 大肠 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肝曲 脾曲 结肠袋 大肠黏膜皱襞 正常结肠充盈像(图) 正常结肠脾曲双重造影像(图) 正常会盲肠钡餐、钡灌肠(图)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5) (二)正常声像图表现 贲门: “靶环征”,正常贲门大小为1.5×2.5cm,壁厚≤5mm 胃:三强二弱 十二指肠:类似三角形,充盈后管腔内径3cm-4cm。肠壁厚度﹤4mm 空、回肠:鱼刺样或键盘样排列,肠壁厚度﹤3mm,充盈的肠腔内径﹤3cm 结肠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6) (三)正常CT表现 食管 颈段食管位于中线 胸骨切迹水平,食管位于气管后方 主动脉弓水平,食管紧靠气管左后方 气管隆突以下水平,食管靠左主支气管后壁 左主支气管水平以下,食管紧靠左心房后壁 左心房水平以下,食管位于降主动脉前方 胃 左后方是脾,右前方是肝左叶。垂直部断面呈圆形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7) (三)正常CT表现 十二指肠 上接胃窦,向下绕过胰头及钩突,水平段横过中线 小肠 厚约3mm,回肠末端肠壁厚达5mm 大肠 结肠肝曲和脾曲位置固定 横结肠及乙状结肠的位置、弯曲度及长度变异较大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8) (四)正常MRI表现 对胃肠肿瘤病变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分期和术后复发等进行诊断 直肠腔内线圈MRI成像可以诊断出直肠细微病变 仿真内镜MRI成像更为胃肠腔内表面的直观表现提供了一条新的诊断途径 二、异常影像学表现(1) (一)异常X线表现 胃肠道轮廓改变 龛影 憩室 充盈缺损 黏膜皱襞的改变 黏膜皱襞破坏 粘膜皱襞平坦 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 粘膜皱襞纠集 胃的粘膜改变—胃小区、胃小沟 龛影切线位观(线图) 龛影(图) 龛影(图) 充盈缺损—食管癌(示意图) 粘膜皱襞破坏—胃癌(图) 黏膜皱襞增宽紊乱(图) 二、异常影像学表现(2) (一)异常X 线表现 管腔大小的改变 (功能性和器质性) 狭窄 定义: 分类:炎症性、肿瘤性、先天性、肠粘连引起、痉挛造成、外压性 扩张 定义: 分类:梗阻性、张力性 管腔狭窄(图) 二、异常影像学表现(3) (一)异常X线表现 位置及移动度改变 压迫移位,粘连牵拉,分布异常 功能性改变 张力改变 蠕动的改变 运动力的改变 分泌功能的改变 二、异常影像学表现(4) (二)异常声像图表现 胃壁:增厚、隆起、凹陷及连续性中断 胃腔:狭窄、变形及移位 胃蠕动波:起始点、蠕动方向、幅度、波峰形态、节律及有无逆蠕动征象 二、异常影像学表现(5) (三)异常CT表现 胃肠道管壁增厚:食管、小肠≤ 5mm;胃≤10mm 肿块 周围脂肪层改变:判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