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应用及常态思考.pptVIP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梅丸应用的常态思考 南山医院 黎德育 伤寒论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病因----蛔 体质----脏寒 病机----寒热错杂 蛔厥----厥、静、烦、吐 伤寒论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炮,去皮,六两) 蜀椒(出汗,四两) 桂枝(去皮,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方证 教科书:乌梅丸证是寒热错杂症的经典代表。其由三部分组成: 上热—肝火上扰心—黄连、黄柏 中虚—脾胃虚弱—人参、桂枝 下寒—肝肾虚寒—附子、细辛、干姜、蜀椒。 乌梅——敛肝抑火 当归——养血滋肝 合配专治寒热错杂症,以虚寒为主,以肝为本脏。 方证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乌梅丸为肝脏阴寒之方。 李士懋:肝阳虚 肖相如:肝热胃寒。 刘英锋:寒热错杂,夹风内扰 厥阴病 厥阴病 56条(326-381) 厥 ----34条 下利----27条 消化道症状----41条 厥 厥的理解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四逆 腹厥 五逆 腹厥 腹厥特点 1:忌凉食 2:忌腹部受凉 症状:胃痛、腹痛、肠呜、下利、痛经 病例:张**,男,53岁。 久利 久利的理解 一、久 1。久病 2。久治:温、清、肝、脾、肾 久治不验,治从厥阴 二、利 已利、诱利 便烂、便溏、虚秘 结合腹厥与四逆 用 如何用? 任应秋:“我的老师刘有余,善用乌梅丸。----归纳其治有三:一是呕吐;二是手足厥冷;三是下利。” 李士懋认为乌梅丸应用把握两点:一是脉弦不任重按或弦而无力,肝脉弦,无力乃阳气不足;二是出现肝病的症状,两胁胀痛。 用 如何用? 有学者认为乌梅丸证有三个抓手: 1、四肢冷。 2、寒热错杂症状。 3、后半夜症状(肝主时辰) 流程 应用流程 摸 ----手,脉 问----利,凉食,腹----下寒 找----上热症状: 对立 一摸二问找糊涂, 寒热错杂熔一炉。 病例一 姓名:李** 性别:女 年龄:70 门诊号:001116358*** 初诊 2011年7月16日 主诉:反复腹痛腹泻十年。 现病史:缘患者近十年来大便烂,腹隐痛,大便3~4次/日,便前腹痛加重,无粘液脓血,去年当地医院查肠镜示直肠水肿,憩息状。 刻诊:大便烂,4次/日,脐周冷痛,伴尿失禁,怕风,四肢欠温,大便无粘液脓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体型适中,肤白。 病例一 方药:乌梅丸 附子(先煎)5、细辛5、肉桂(后下)5、桂枝10、黄连10、黄柏10、当归10、党参20、花椒5、干姜10、乌梅20. * 3 二诊 2011年7月20日 本人外出开会,周医生接诊,记录大便干,1次/日,舌质淡红苔白黄,方用四逆散+平胃散加减。 * 4 病例一 三诊 2011年7月26日 患者诉服用一诊方第一服时,症状无改变,中药有酸辣味道,一剂服后,大便已转实,一日一次。脐周冷痛亦明显缓解。二诊方药后服用腹痛加重。大便转软,1~2次/日,明回四川,求处方带回续服。 刻诊:腹微痛,大便1次/日,怕风。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方药:乌梅丸+赤芍 病例二 刘** 女 47岁 医保:6023823*** 初诊:2011.12.19 主诉:反复腹痛腹泻二十余年,加重一月。 现病史:缘患者近二十年来反复出现腹痛腹泻,以烂便为主,呈发作性,每隔3~5天发作,发作时以腹部痉挛痉痛多见,其规律为初起腹胀明显,接见大便烂,便后腹胀减,但腹部拘紧痉痛明显,伴脐周灼热,渐渐缓解,近月来发作频繁,发作因腹痛明显曾多次急诊肌注度冷丁而缓解。 刻诊:脐周隐痛,胸胁胀痛,大便烂,日2~3次,便后腹痛加重并伴脐周灼热,口淡,胃纳可,小便调,眠可。月经调,四肢欠温不明显。舌质淡苔黄,寸关脉细弦滑无底,尺沉。 检查:面色暗黄,腹软,右下腹轻压痛, 肠鸣稍亢,右肾区轻叩痛。 既往史:2001年曾行双肾下垂内固定术。数年前曾行结肠息肉电镜切除术。 病例二 方药:乌梅丸 桂枝10 肉桂皮5 细辛5 乌梅30 黄连10 黄柏15 当归10 党参15 花椒5干姜10 附子10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