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doc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姓名____吴倩__学校 厦门第三中学 学段(初/高中) 初中 课 题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概 述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方程是初等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的数学模型。本章的核心内容是“解方程”和“列方程”。方程的解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合并同类项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运用合并同类项的目的是使方程变得更简单,更接近x=a(a为常数)的形式。合并同类项在后续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函数时经常使用。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1.知识与技能[来源:学*科*网Z*X*X*K] 能够根据题意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学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以及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合并”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 习 者 特 征 分 析 对于已经习惯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时还需要经历思维的转换过程,从不熟悉到熟悉。学生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逐步熟悉列方程解实际问题;并在学习等式性质中初步了解解方程的就是把方程逐步转化成x=a(a为常数)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并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将列出的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摒弃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会如何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策 略 选 择 与 设 计 本节课是以“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合作探究—归纳方法—巩固内化---拓展提高”的模式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主要采用探究引导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教师提出有启发性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并通过适时的启发引导,让学生体验过程尝试归纳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探索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之后通过自己所归纳的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资与工具设计 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实际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问题与情境 师生互动行为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3分钟) 提问: 1、什么是同类项? 2、如何进行合并同类项? 1、由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2、老师提供具体例子让学进行合并同类项, 回忆旧知识,为探究和学习解方程作准备。 提出问题,建立模型 (9分钟) 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问题2:还有不同的设法吗?还可以列怎样的方程? 学生审题后,老师提出问题: (1)你认为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2)你认为应怎样设未知数,如何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学生自主分析相等关系,师生共同确定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数量。 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计算机x台,则去年购买计算机__2x___台,今年购买计算机__4x___台. 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根据题意,列得方程x+2x+4x=140. 学生思考给出其他设法及相应的方程,教师根据情况适时点拨补充。 方法2:设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台. 方法3: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台. 以实际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情况,有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合作探究、归纳方法(8分钟) 问题3:如何将x +2x+4x=140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问题4: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方程左边为含x的项是同类项,可以合并同类项;再利用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除以7,使含x的项系数为1,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老师规范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x+2x+4x=140. 合并同类项 7 x=140. 系数化1 x=20. 学生思考解题过程,并回答,师生共同整理得出: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得更简单,更接近x=a(a为常数)的形式. 调动学生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渗透化归的思想。 反复渗透解方程就是使方程不断向x=a(a为常

文档评论(0)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