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地质学司基础第二章
水文地质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gy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2.1 岩石中的空隙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2.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2.4 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土压密 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称作孔喉,最宽大的部分称作孔腹,孔喉对水流的影响更大。 风化裂隙 赋存于岩体的风化带中。风化作用与卸荷作用决定了岩体的风化裂隙带在近地表处呈壳状分布,通常厚数米至数十米。风化裂隙通常分布比较均匀,连通性好,从地表至地下逐渐闭合。 成岩裂隙 赋存于各类成岩裂隙中。成岩裂隙是沉积岩固结脱水及岩浆岩冷凝收缩形成的裂隙。一般情况下,成岩裂隙多为闭合,但陆地喷溢的玄武岩裂隙发育且张开,可构成良好含水层。岩脉及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冷凝后可形成张开的呈带状分布的裂隙。熔岩流冷凝过程中末冷凝的熔岩流走,在岩体中留下的巨大熔岩孔道,易形成管状裂隙。 构造裂隙 构造裂隙是固结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最为常见的裂隙。构造裂隙分布不均匀,连通性不好,小到节理大到断层,大小悬殊,具有方向性。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概念 储存并运动于未饱和岩石空隙中呈水汽状态的水。 水汽来源 地表水气进入 地下水面蒸发 水汽运动 从水汽压大处向水汽压小的方向运动 或从绝对湿度大处向绝对湿度小的方向运动 从温度高处向温度低的方向运动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固态水 指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水(地下冰)。 我国北方冬季常形成冻土; 东北及青藏高原有一部分地下水多年保持固态—多年冻土。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结构水:以H+和OH-离子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之中,与矿物结合紧密。 结晶水:以H2O分子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之上,与矿物结合较紧密。 沸石水:以H2O分子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之间的空隙中,与矿物结合不紧密。 三者差别:1 结合水的数量不同; 2 结合水逸出程度不同:前两者需高温,后者在常温下即可逸出。 Company Logo 2.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岩石(包括骨架与空隙在内的总称) 水理性质:就水文地质学主要涉及的是与水分储容、滞留、释出与运移有关的性质 包括: 一、容水度和孔隙度(反映岩石最大含水能力) 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孔隙度——n; 容水度——nr ?两者有何关系 二、含水量(water content) 松散岩石实际保留水分的状况,(是某岩样某时的含水状态) 又称岩石的天然含水量 。 表示方法: 重量含水量 Wg = Gw/Gs × 100% 体积含水量 Wv = Vw/V × 100% 饱和含水量Ws 饱和差 饱和度 Company Logo 三、给水度(specific yield)——? (?e ?d) 1、定义: 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时,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来的水体积,称为给水度 。 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土层孔隙中是否所有的水都流出来? 在土层中会保留什么形式的水? 结合水(膜)、孔角毛细水、有时悬挂毛细水与支持毛细水 2.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均质土包气带水分分布 给水度概念图 Company Logo 均质土包气带水分分布 2、影响给水度——μ值的因素 a) 岩性:空隙的大小与多少。 颗粒粗大的松散岩石,裂隙比较宽大的坚硬岩石,以及具有溶穴的可溶岩,空隙宽大,重力释水时,滞留于岩石空隙中的结合水与孔角毛细水较少,理想条件下给水度的值接近孔隙度、裂隙率与岩溶率。 若空隙细小(如粘性土),重力释水时大部分水以结合水与悬挂毛细水形式滞留于空隙中,给水度往往偏小。 2.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Company Logo 2、影响给水度——μ值的因素 b) 地下水位初始埋深(H0) 当地下水位初始埋深大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H0 >> hc ,可达最大μ值 ; H0<< hc 时,地下水位下降1个高度时,原重力水大多转化为支持毛细水,土层给水量大大降低,μ变小。 土层含水量曲线分析:当地下水位埋深足够大时,土层给水度不发生变化(为定值),此时给水度—也是最大理论给水度。 2.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