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本命年的回想教案苏教版.docVIP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本命年的回想教案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本命年的回想教案苏教版

PAGE PAGE 3 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的过年习俗,并说出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理解本文清晰的行文线索,严谨的结构。(重点) 3.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语说“过年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说着说着你们一定回想起了过大年的情形。著名作家刘绍棠人到暮年,又写了一篇饶有风趣的《本命年的回想》,希望通过《本命年的回想》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除了品读作家笔下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风情外,更能由此引申开去,走进历史的长河,对中国最传统、最民俗的节日,有深入的了解,由此感受中华文化深厚的内涵。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刘绍棠(1936—1997),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现代著名作家。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被誉为“京郊风俗画家”。他的作品贴近农村乡土生活,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他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2.关于乡土文学 通常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一部分小说创作。鲁迅的小说如《孔乙己》《故乡》等,便是最早的代表作。在鲁迅的带动和影响下,2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个以文学研究会、青年作者为主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他们的作品宽广而真实地描绘了内地宗法形态和沿海半殖民地形态的村镇生活,具有较浓的地方色彩和风俗画意味,推进了现实主义的深入发展。到30年代,由于创作倾向的不同,乡土文学作家已分道扬镳:沈从文的《边城》代表着一种类型,而萧红的《生死场》代表着又一种类型。四五十年代以后,乡土文学朝具有地区特点的流派(如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以孙犁、刘绍棠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的方向发展,理论主张上也显得更为自觉。 3.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 缤纷(bīn)   捅进(tǒng)   灶膛(táng) 烙饼(lào) 晾脆(liàng) 生疮(chuāng) 栗子(lì) 穿梭(suō) 签(qiān) 涿州(zhuō) 绒花(róng) 疙瘩(gē) 发鬏(jiū) 渍酸菜(zì) 篱笆(lí) 鬼祟(suì) 阖家(hé) 秫秸(shú jie) 4.解释词语 色彩缤纷:色彩繁多而纷乱。 念念有词:不停地自言自语。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欢畅。 穿梭来往:形容来往频繁。 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 五颜六色:指各种颜色。 阖家团聚:全家团聚。 七嘴八舌:形容你一言,我一语,人多嘴杂。 返老还童:由衰老恢复青春。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有人提出意见,“本命年”是指与自己生肖相同的那一年,并不是指“本命年”中的那一个春节。所以依据本文的内容,文章的题目应改为“过年的回想”,这样更准确,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有无道理均可。认为有道理,课文综合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从腊月预热后,一天比一天增温、火热、发烧直到年三十的除夕之夜,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文中主题写了火热的春节景象,似与是否是本命年没有多大的关系。在本命年是这么过,不是也便这么过。因此同意修改。可以不改,这篇文章是作者本命年写的,课文最后一段也点题了,是作者本命之年忆往事。 2.按照时间的推移,写了哪十件事? 明确: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葫芦、挂落枣儿、糖瓜、关东糖;挑绒花;宰牲禽;备食物;送灶王爷;换门神;包饺子,除夕守岁;拜新年。 (二)语言品味 文章写道:“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欢乐”与“庄严”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因为这两个词语是针对不同的对象而言的。“欢乐”从下文来看,这一天的晚上,“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孩子们可以“放鞭炮”;“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们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因此说是欢乐的。而之所以说“庄严”,从下文来看,“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因此说是“庄严”的。 (三)心理揣摩 描写“吃腊八粥”情景的有关语句很有情趣,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 明确:“舍不得吃”,那是因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可爱,太好吃,出于珍惜心理、节约心理、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从而舍不得吃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也是因为“太好吃”——吃起来就忘掉了其他,怎么吃也不过瘾,吃了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