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篇 其他材料成形 第十七章 其他材料成形 17.1 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形 17.2 高分子胶黏剂粘接 17.3 高分子涂料涂装 17.1 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形 17.1.1 高分子复合材料 17.1.2 特殊成形工艺 复合材料:包含基体相(基质相或连续相)和增强相(分散相)两个基本组成的多相复合体 基体相聚合物:橡胶、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 增强相:颗粒状(或弥散性)填料,增强纤维应用最普遍 17.1.1 高分子复合材料 助剂:偶联剂、润滑剂、颜料、抗静电剂、增塑剂等 一、基体树脂 热固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约占80%,其次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呋喃树脂和乙烯基酯树脂等 热塑性树脂:聚酰胺、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和聚芳醚酮等 1.不饱和聚酯树脂(略) 不饱和聚酯树脂:采用引发剂引发交联单体进而引起分子结构中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聚酯预聚物所交联而成的热固性树脂 聚酯预聚物:合成所采用的多元酸可以全部是不饱和多元酸(一般为二元酸),也可以采用部分饱和二元酸 交联剂:苯乙烯应用最广泛,其次是甲基丙烯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甲基苯乙烯、三聚氰酸三丙烯酯等 其他:引发剂和促进剂,常用引发剂是有机过氧化物,促进剂(用量一般树脂质量1%~4%)有金属皂和叔胺类化合物两大类 固化:室温固化(20~50℃)、中温固化(50~100℃)和高温固化(100~160℃) 2.环氧树脂 环氧预聚物:缩水甘油醚类、缩水甘油酯类、缩水甘油胺类、线形脂肪族类和酯环族类五类 固化剂(按化学结构):有机胺类、有机酸酐类和有机聚合物型等 有机胺类固化剂有脂肪族、芳香族和改性胺三类,有机酸酐类固化剂常用的有顺丁烯酸酐、邻苯二甲酸酐等,有机聚合物型固化剂有低分子量聚酰胺等 固化剂(按固化物温度):室温固化剂、中温固化剂和高温固化剂 促进剂:常用苯酚、DMP-30、双酚A、吡啶、三乙胺等 增韧剂:非活性增韧剂和活性增韧剂两类 二、增强体 最普遍增强体是增强纤维:有机增强纤维和无机增强纤维两大类 有机增强纤维:芳纶纤维、尼龙纤维、UHMWPE纤维、聚酯纤维、棉、麻、纸等 无机增强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石墨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晶须、石棉纤维和金属纤维等,玻璃纤维用得最多 1.玻璃纤维 玻璃钢:采用玻璃纤维增强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比强度超过型钢) 可以以纤维形式复合,也可以以玻璃纤维制品形式复合 (按性能)玻璃纤维:高强玻璃纤维、高模量玻璃纤维、耐碱玻璃纤维、耐酸玻璃纤维、耐高温玻璃纤维和普通玻璃纤维 (按化学成分)玻璃纤维:无碱玻璃纤维、中碱玻璃纤维和高碱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及其制品:无捻粗纱、无捻粗纱织物、玻璃纤维毡片、短切原丝、玻璃纤维布、玻璃带、单向织物、三向织物以及组合体等 应用:电绝缘层压板、印刷线路板、车辆车体、贮罐、高压容器、轴承、耐烧蚀件、船艇及玻璃钢模具等 2.部分其他纤维(略) 17.1.2 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形工艺 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形:手糊成形、缠绕成形、拉挤成形、喷射成形、热压罐成形、袋压成形、离心成形、压制成形、注射成形、树脂传递模塑成形、拉拔成形和软模成形等 一、手糊成形 1.原材料 树脂胶液:黏度要低,能室温或较低温度下固化,无低分子物产生,要有空气干燥性,固化收缩要小,价格便宜,无毒或低毒 常用热固性树脂: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 增强体:主要是玻璃纤维(也有碳纤维),常使用的玻璃纤维增强体有无捻粗纱、无捻粗纱布、加捻布、短切玻璃纤维毡和玻璃纤维织物等几种 辅助材料:固化剂、交联剂、稀释剂、促进剂、填料、触变剂和脱模剂等 2.工艺流程 手糊成形工艺流程:依次包括原材料准备、手糊成形、固化、脱模和修整等工序 (1)原材料准备 原材料准备:包括玻璃纤维准备、树脂胶液配制和模具准备 (2)手糊成形 手糊成形工序:包含胶衣层制备和糊制两个操作 胶衣层制备:制品表面往往做一层树脂含量较高、性能较好的面层,可以是纯树脂层,也可用表面毡增强,可采用喷涂和涂刷两种方法施工 胶衣层作用是改善复合材料制品的表面质量,对制品起保护作用和延长使用寿命,厚度一般0.25~0.5 mm 糊制:待胶衣层凝胶后(发软而不黏手)即可糊制,先在模具上刷一层树脂然后铺一层玻璃布,涂刷把气泡赶净,如此重复直至达到设计厚度,每次糊制厚度不应超过7 mm (3)固化 手糊制品一般采用常温固化,制品凝胶后再固化到一定程度可脱模,脱模后可以加热处理或者继续在大于15℃的室温条件下固化 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制品在树脂凝胶前不宜加热处理,否则会引起交联剂挥发损失 3.特点及应用 优点:操作简便,设备投资少,生产费用低,能生产大型和复杂结构的制品,制品可设计性强,模具制作相对简单等 缺点: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生产环境气味大和粉尘多 应用:玻璃钢制品最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