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ppt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三、抗菌谱差异的细胞及分子基础 不同的抗生素,抗菌谱不同的原因有: 1. 通透性差异。 2. 灭活酶的存在与否。 3. 抗生素所作用的细胞结构或酶有差异。 * 1.通透性差异 (1)细胞壁的不同导致抗菌谱差异。 G+细菌的细胞壁能使分子量相对较低的抗生素分子容易通过,而不会成为真正的通透性障碍。 G-细菌的细胞壁外膜是一个真正的亲脂性屏障,1) 一定的亲脂性的物质,能够以被动运输方式,跨过外膜。2)外膜的膜孔蛋白,使分子量等于或小于600的亲水性分子,能够通过。3) 膜孔蛋白对对阴离子和阳离子却有真正的选择性。 外膜的存在与否是抗生素对G+和G-细菌的选择性活性的主要原因。 * (2)转运机制不同导致抗菌谱差异 跨细胞膜分子扩散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实现:1)被动转运机制 ;2)主动转运机制。 抗生素进入细胞的主动转运,一般都是“非法”转运,即抗生素的结构与某一营养成分足够相似,而“骗”用天然的转运体系。由于不同的细菌种类转运机制可能不同,所以,对某一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就不一样。 * 枯草杆菌溶素和抗芽孢菌素 枯草杆菌溶素和抗芽孢菌素分子中含有氨基酸结构可被细菌主动转运,特别是枯草杆菌溶素可被细菌的二肽酶系统主动转运,它们是葡萄糖胺合成酶和壳多糖合成酶的抑制剂。 药动团 药效团 * 间氟苯丙氨酰-D-丙氨酰-D-丙氨酸 间氟苯丙氨酸连接D-丙氨酰-D-丙氨酸二肽链,提高了向细菌和霉菌主动转运的透过速率。 间氟苯丙氨酰-D-丙氨酰-D-丙氨酸的D-型丙氨酸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是因为细菌的胞壁对D-丙氨酸具有亲和力,同时, D-型氨基酸对哺乳动物有较高的代谢稳定性,故作用时间长。 药动团 * 磷霉素 抗病毒药磷霉素是由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的抗生素,通过抑制丙酮酸尿苷-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在细胞质中),阻止细胞壁结构的形成,因而是强效抗菌药。 磷霉素极性很强,口服不吸收,只能注射应用,肝脏中几乎不代谢失活,以原型药自肾脏排出。 * 链霉素 氨基糖苷类化合物,例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和阿霉素等,氨基糖部分既是促进转运的药动团,也是分子呈现抗菌或抗癌作用所必不可少的。 * 红霉素A 红霉素A的结构是典型的14原子环大环内酯,在偶数碳原子上有甲基,奇数碳原子大部分有羟基,9位上有1个羰基,3位和5位分别被红霉糖和去氧糖胺所取代。 红霉糖 去氧糖胺 * 2. 灭活酶的产生 有几种细菌能产生灭活某些抗生素的酶,这些酶可以修饰抗生素的化学结构。 在假单胞菌属中,这一特性尤为明显。 * 2 脂蛋白 β-内酰胺酶 3 肽聚糖 1外膜 亲水性的跨外膜孔蛋白 壁膜间隙 质膜 G--细菌的细胞壁 * 3. 与细胞结构或靶酶差异有关的选择性 虽然大多数抗细菌抗生素是作用于所有细菌中都存在的某些结构,但仍有一些抗生素在某些细菌种类中因缺乏合适的作用靶位而没有活性。 例如支原体缺乏细胞壁,对于作用于肽聚糖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 1. 简述G+和G-的细胞壁的区别。 2.试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3.试述红霉素的作用机制。 4.简述四环素类药物选择性的作用机制。 5.阐述原核细胞、真核细胞选择性作用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6. 阐述抗菌谱差异的细胞及分子基础。 * 红霉素作用示意图 A的位点 P的位点 肽酰转移酶 P的位点 红霉素 50S亚基 离去 * 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 与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它们仅与G+细菌的核糖体形成复合物,而不与G-细菌的核糖体结合。 它们与核糖体的结合位点至少有一部分与红霉素的重合(肽酰转移酶功能的阻断),因而与红霉素有部分交叉抗性。 * 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作用示意图 A的位点 P的位点 肽酰转移酶 P的位点 林可霉素 氯林可霉素 50S亚基 * 氯霉素作用示意图 A的位点 P的位点 肽酰转移酶 P的位点 氯霉素 50S亚基 作用于50S亚基,抑制肽酰转移反应。 * 夫西地酸 夫西地酸属固醇类化合物,干扰延伸因子EF-G的功能。夫西地酸能稳定三元复合物EF-G-GDF-核糖体,使核糖体的转位被抑制。EF-G因子被“冷冻”在这个三元复合物中,不能再参与下一轮的转位循环。 * 夫西地酸作用示意图 A的位点 P的位点 核糖体沿mRNA转位一个密码距离 EF-G P的位点 夫西地酸 * 第六节 细胞膜功能抑制物 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都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它控制着细胞内外物质的双向流动。 * 细胞膜结构示意图 * 不同种属细胞膜的差异 不同种类生物体,细胞膜在化学上和结构上都有相当的相似性。 细菌细胞膜中不含有固醇。 真菌的细胞膜主要含有麦角固醇。 哺乳动物的细胞膜上主要含有胆固醇。 这些抗生素的选择性一般较差,对细菌及真核细胞都有作用。因为不同种类生物体,细胞膜在化学上和结构上都有相当的相似性。 由于这类抗生素缺乏专一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