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四经

委中 定位:当腘窝横纹中央,于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 间,俯卧屈膝取穴。 局部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主治:腰痛,髋关节屈伸不利,腘肌挛急,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吐泻,盗汗,丹毒,疖疮,发背。 临床应用:腰痛,坐骨神经痛,腰扭伤,膝痛,急性吐泻,高热抽搐。 操作:斜刺1-1.5寸,或点 刺出血。 承山 定位:在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肌腹下出现交角 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腓肠肌两侧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深层则为胫神经。 主治:腰背痛,腿痛转筋,痔疾,便秘,鼻纽,疝气,腹痛。 临床应用:腰腿痛,腓肠肌痉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小儿麻痹后遗症,坐骨神经痛。 操作:直刺0.5-1.5寸。 昆 仑 至 阴 课后复习思考题 1、?手少阴心经神门、少冲的定位及主治 2、手太阳小肠经后溪、颧髎、听宫的定位及主治 3、足太阳膀胱经攒竹、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委中、承山、昆仑、至阴的定位及主治 想一想? * * * * * * * * * * * * * 5、手少阴心经 (The Heart Channel of Hand-Shaoyin) 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穴位(神门、少冲)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主治概要。 3.了解本经的体表循行 手少阴心经 (The Heart Channel of Hand-Shaoyin) 神门 局部解剖:在尺侧腕屈肌腱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定位: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取穴。 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癫狂痫,掌中热,头痛眩晕,咽干不嗜食,失音。 临床应用:①心悸 怔忡 心痛 心烦  ②健忘 失眠 癫狂痫 操作:直刺0.3-0.4寸。 2、少冲 (井穴) 定位:小指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主治:①心悸 心痛    ②癫狂 昏迷 ③热病 刺灸: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可灸 6、手太阳小肠经 (The Small Intestine Channel of Hand-Taiyang) 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穴位(后溪、颧髎、听宫)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主治概要。 3.了解本经的体表循行 后溪 局部解剖:在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侧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掌背神经(尺神经分支)。 定位: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主治:头项强痛,耳聋,目赤目翳,肘臂及手指挛急,热病,疟疾,癫狂痫,盗汗。临床应用:疟疾,癫狂痫,盗汗,落枕,聋哑,腰痛。操作:直刺0.5-0.8寸。 颧髎: 目外眦角直下, 颧骨下缘凹陷处 ?【取穴方法】面部,在目外毗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取穴. 【刺灸方法】直刺o.5一I寸,局部酸胀感,艾条温灸10~15分钟. 【主治病症】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牙痛.尚可用于颅脑手术及拔牙术的针刺麻醉. 听宫 局部解剖:有顳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第三支的耳顳神经。 定位:在耳屏与下頜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穴。 主治:耳聋耳鸣,项强痛,目赤目翳,肘臂及手指挛急,热病,疟疾,癫狂痫,盗汗。临床应用:疟疾,癫狂痫,盗汗,落枕,聋哑,腰痛。操作:直刺0.5-0.8寸。 7、足太阳膀胱经 (The Bladder Channel of Foot-Taiyang) 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穴位(攒竹、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委中、承山、昆仑、至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主治概要。 3.了解本经的体表循行 攒竹 定位:在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取穴。 局部解剖:有额肌及眉皱肌,有额动、静脉;分布着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头痛,眉棱骨痛,目眩,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目闰动,面瘫。 临床应用: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结膜炎。 操作:治疗眼疾,可向下斜刺0.3-0.5寸;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 肺俞 定位:俯伏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 1.5寸处取穴。 局部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皮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腰脊痛,吐血,喉痹,骨蒸,潮热,盗汗。 临床应用:咳喘,哮喘,颈项强直,肩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心俞 定位:俯伏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

文档评论(0)

186****07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