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消系化生理
3. 蠕动 蠕动冲: 意义: 使分节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一个新的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 逆蠕动: 速度很快,传播距离远 方向相反的蠕动 定义: 在连接盲肠的回肠末端,有一个类似于食管下括约肌的高压带,此处环行肌明显增厚,称为回盲括约肌。 作用: 1. 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进入结肠,以便充分消化和吸收。 2. 防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 (三)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 一、大肠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成分 作用 有机:粘蛋白、溶菌酶、二肽酶、淀粉酶等 无机:水、Na+、K+和HCO3- 等 润滑粪便、保护肠壁粘膜 溶菌酶与大肠内菌群调节有关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一)大肠的运动形式 袋状往返运动 蠕动 集团运动 自横结肠开始 内容物 结肠下端,甚至直肠 进行很快且移行很远的强烈蠕动 机制: 胃内容物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结肠反射 集团运动(3~4次/天) 频率较慢 粪便刺激直肠壁感受器 脊髓腰骶段、大脑皮质 传入神经 排便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盆神经、腹下神经 盆神经(+) 阴部神经(-) 结、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 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排便 (二)排便反射 三、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1、发酵和腐败作用 2、营养作用:合成VB、VK 四、食物中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① 某些多糖纤维与水结合形成凝胶,限制水的吸收。 ② 软化粪便,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运动,缩短粪便在肠内停留的时间,促进排便。 ③ 降低食物中热量的比率,减慢供能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控制体重。 消化道各部运动形式 第七节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 口腔只吸收脂溶性大的少量物质,对食物吸收无意义。 胃只能吸收少量水分和酒精。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大肠吸收少量水和盐类。 小肠是食物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 1.吸收面积大 2.食物停留时间长 3.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 4.食物已被充分消化 肠腔 肌层 皱褶 绒毛 小肠绒毛电镜像 微绒毛中刷状缘 小肠吸收示意图 二、吸收的途径与方式 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渗透 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入胞和出胞 三、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一)糖的吸收 Na+ Glu Na+ Glu 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 是与Na+耦联的 单糖吸收,主要是葡萄糖(Glu) (二)蛋白质的吸收 与Na+耦联转运 主动转运过程 二肽酶 入血 二肽 三肽 氨基酸 氨基酸 入血 (三)脂肪的吸收 甘油三酯 长链 中、短链 长链脂肪酸 甘油一酯 中、短链脂肪酸 甘油一酯 淋巴 血液 脂肪酸 甘油一酯 胆盐 混合微胶粒 胆盐 淋巴管 + 脂肪酸 载脂蛋白 乳糜微粒 甘油一脂 甘油三酯 + (主要途径) (六)水的吸收 8L 大部分: 小肠内吸收 0.5~1 L:结肠 150 ml:排出 被动吸收 动力:渗透压梯度 机制: (四)胆固醇的吸收(自学) (五)维生素的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 A、D、E、K,类似脂肪。 水溶性维生素 易化扩散 B12 + 内因子 小肠上段吸收 回肠吸收 (七)无机离子的吸收 1. Na+的吸收 吸收:95%~99%被吸收 机制: 顺电化学梯度 逆电化学梯度 易化扩散 底-侧膜 Na+泵 肠粘膜上皮C内 主动转运 2. Fe2+的吸收 吸收:约1 mg/d;吸收量与机体对铁的需要有关。 机制: Fe3+ Fe2+ 粘膜C内Fe2+ Fe3+ 去铁铁蛋白 铁蛋白 (贮存) 主动吸收 入血 VitC HCl 3. Ca2+的吸收 小部分 水溶性离子状态 吸收 大部分 排出 主动转运 VitD 脂肪 肠内容物的酸度 4. 负离子的吸收 机制:被动转运 主要:Cl -和HCO3 - 动力:电位差 思考题 1.名称解释 胃容性舒张、假饲、CCK(胆囊收缩素) 2.论述题: 试述小肠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 试述胆汁的生理作用及胆汁排出的途径。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食时,食物入胃可通过胃一肠反射引起回肠蠕动,当蠕动波距回肠末端最后数厘米时,回盲括约肌便舒张,这样、当蠕动波到达时,大约有4ml食糜由回肠被驱入结肠。此外,胃窦粘膜释放的胃泌素也能引起回盲括约肌舒张。盲肠的充胀刺激或对盲肠粘膜的机械刺激可通过肠肌局部反射引起括约肌收缩,从而阻止回肠内容物向结肠排放。正常情况下,每天约有450一巧00n。l食糜进入大肠。在这里,回盲括约肌起着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从而延长食糜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有利于小肠内容物的完全消化和吸收。此外,回盲括约肌还具有活瓣样作用,可阻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 小肠内容物向大肠的排放,除与回盲括约肌的活动有关外,还和食糜的流动性和回肠与结肠内的压力差有关。自糜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