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强直性脊柱炎 七病区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ies)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以侵犯脊柱和骶髂关节为特点的多系统炎性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历史(1) 几千年前古埃及人骨骼标本中曾发现从第4颈椎至尾椎的所有椎体全部融合连接成一块骨骼 2000年前,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描述了一种疾病,患病者有脊椎和颈椎部疼痛,并可波及至骶骨 《素问· 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强直性脊柱炎历史(2) 1893年首次由俄国人Btchterev对此病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1897年和1898年Strumpell及Marie又分别详细报道了此病,故曾以别捷列夫病和马-施二氏病命名 20世纪30年代有了详细的放射学检查的记录 强直性脊柱炎历史(3) 1961年在罗马会议提出罗马标准。 1963年国际抗风湿联盟将此病定名为强直性脊柱炎 70年代初,Brewerton等发现本病具有强力的HLA-B27抗原 1976年Wright根据类风湿因子的阳性、阴性提出血清阳性和血清阴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历史(4) 我国自50年代曾称此病为类风湿脊柱炎或中枢型类风湿关节炎 1982年我国第一次风湿病专题学术会议决定采用强直性脊柱炎这一国际统一的命名 类风湿脊柱炎和中枢型类风湿关节炎等诊断名称均已停止使用。 AS与HLA-B27 AS患者HLA-B27阳性检出率为90%以上。而正常人HLA-B27阳性检出率仅为5-7% HLA-B27阳性的人群是AS的易感人群。所有HLA-B27(+)的人,只有2-10%终将发展成强直性脊柱炎 HLA-B27与AS HLA-B27基因可以影响疾病严重程度 目前已经分析出HLA-B27的结构及氨基酸序列,根据DNA分型法,HLA-B27分为至少15亚型 B2704、2705、2702呈正相关,B2709、2706呈负相关 其他可能致病基因有: LMP2基因 TAP等位基因 TNF、 补体、 B因子 HLA-B35、 HLA-B39、 HLA-B40、HLA-B60、 HLA-DR8、 2、环境因素 一般认为和感染有关。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与否,与细菌造成的胃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关系密切 肠道阴性杆菌 发病机制(1) 分子模拟学说(Molecular mimicry theory) 有些细菌(如Klebsiella, Yersinia, Shigella spp.)的片段结构与B27结构上的「凹槽」有相似之处,或许因而让免疫细胞「误认」!----误认自己身上的正常细胞的B27(正常细胞都有B27)为入侵的细菌,因而引发自体免疫疾病 发病机制(2) 受体学说(Arthritogenic peptide theory) 某些外来的细菌侵入人体后,会在关节等处产生一些抗原(可能是细菌的片段或代谢产物)。这些「抗原」可以与B27结合,并使得此结合后的复合体(B27+抗原)变成被免疫细胞攻击的目标,因而引发一连串的免疫反应 病理 关节病理 附着点炎:关节囊、肌腱、韧带的骨附着点炎症是其主要病理的特点。炎症可引起相应的软骨和骨出现病变,有骨破坏和新骨形成,最终附着端出现纤维化和骨化 滑膜炎:滑膜细胞肥大和滑膜增生 关节外病理 虹膜炎、主动脉根炎、心传导系统异常、上肺纤维化和空洞形成、前列腺炎等,为纤维结缔组织结构炎症 临床表现(1) 青年男性多见,发病年龄高峰为20~30岁 40岁以后发病少见 起病隐匿 炎性下腰痛与机械性下腰痛的鉴别 炎性下腰痛 机械性下腰痛 发病年龄 <40岁 任何年龄 起病 慢 急 症状持续时间 >3个月 <4周 晨僵 >1小时 <30分钟 夜间痛 常常 无 活动后 改善 加剧 骶髂关节压痛 多有 无 背部活动 各方向受限 仅屈曲受限 扩胸度 常减少 正常 神经系统查体异常 少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年护理不良事 件分析.ppt
- 2014年护理不良事 件分析幻灯片.ppt
- 2014年急症医院中MRSA传播和感染预防策略.doc
- 2014年课件产科超声参考值分析.ppt
- 作用于免疫系统药物.ppt
- 2014年施工图审查课件.pdf
- 2014年围术期VTE专家共识.pptx
- 2014年质安部工作总结.doc
- 紫杉醇类抗癌药研究进展.pdf
- 2014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李伟.ppt
- TSTIC 120083-2023 电化学储能电站电池系统数字化运维服务要求.pdf
-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pdf
- TSTIC 120085-2023 船舶拖带服务规范.pdf
- 健身安全课件图片最新完整版本.pptx
- (新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计划.docx
- TSTIC 120081-2023 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服务规范.pdf
- THEBQIA 304-2024 型钢智能检测设备设计规范.pdf
- 健身房消防培训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广东省深圳市红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两学部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