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禽沙门工氏菌病
禽细菌性传染病可以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敏感用药。有些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用药前最好先做药敏试验,以便选用敏感药物; 二是要考虑药物的体内过程。内服给药治疗全身性感染的疾病时,要选择内服能够吸收的药物,如果使用内服不能吸收的药物,则必须通过注射或气雾给药; 三是要考虑禽群的采食量。当鸡群采食量明显下降,内服给药不能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时,则必须通过注射给药途径。这一点在生产实践中尤其要注意,以免延误病情和造成药物的浪费。 本节中涉及到人畜共患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有禽沙门氏菌病、禽弯曲杆菌性肝炎和大肠杆菌病。禽沙门氏菌病中最重要的是引起禽副伤寒的众多沙门氏菌,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海德堡沙门氏菌是引起人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的病原菌; 因为多种禽类为禽弯曲杆菌性肝炎的病原—空肠弯曲杆菌的贮存宿主,所以食用污染了该菌的肉鸡、火鸡产品,甚至鸡蛋就有可能导致消费者结肠炎; 禽类中分离到的多数大肠杆菌血清型只对禽类有致病作用,一般不引起其他动物(包括人类)的感染。但是鸡敏感的大肠杆菌O157:H7也是引起人类肠道出血的病原菌,因此,该病作为一种潜在的人畜共患病,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意义。 禽副伤寒(Fowl Paraphoid) 禽副伤寒是由多种能运动的广嗜性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由于除家禽外,许多温血动物,包括人类也能感染,所以,广义上又将该病称为副伤寒,并被认为是影响最广泛的人畜共患病之一。 就家禽而言,本病主要主要危害鸡和鸭 ,常引起幼禽严重的死亡,母禽感染后会引起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往往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原 引起禽副伤寒的沙门氏菌约有90多个血清型,其中最常见的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海德堡沙门氏菌、婴儿沙门氏菌等,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最为常见。近些年来,以前很少出现的血清型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内越来越常见。在任何国家中,家禽较常见的沙门氏菌的血清型通常带有地方特色,并且在短时间内分离频率不会有大的波动。 本菌为一群血清学上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大小为1.0~3.0μm×0.4~0.6μm,有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荚膜和芽孢,但在自然条件下,也可遇到无鞭毛或有鞭毛而不能运动的变种。 禽副伤寒沙门氏菌为兼性厌氧菌,10~42℃下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0。这一类细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不高,能在营养琼脂和普通肉汤中生长,用煌绿、SS、麦康凯琼脂可直接分离继代。该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光滑、湿润、微隆起、闪光、边缘整齐、直径1~2mm的菌落。 肠炎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呈黏液状生长。能产生H2S的菌株,在SS琼脂上可形成中心黑色的菌落;在亚硫酸铋琼脂上形成黑色菌落,其周围绕以黑色或棕色的大圈,对光观察有金属光泽。 副伤寒沙门氏菌能发酵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山梨醇并产气;不发酵乳糖、蔗糖、杨苷、侧金盏花醇;不产生吲哚;不水解尿素;很少明胶液化;在氰化钾培养基上不生长;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枸橼酸盐试验阳性;多数菌株能产生H2S;氧化酶试验阴性;触酶试验阳性;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精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阳性;不能利用丙二酸盐。 禽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抵抗力不强,60℃ 15min可被杀死;酸、碱、酚类及甲醛等常用消毒剂对其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但本菌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很强,在饲料和灰尘中存活的时间较长,温度越低存活的时间越长。在粪便、蛋壳、孵化室脱落的绒毛中可长期存活。在土壤中可存活几个月,在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存活更好。这成为本病易于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流行病学 禽副伤寒最常见于鸡、火鸡、鸭、鹅、鸽子等,常在2周内感染发病,而以6~10日龄雏禽死亡最多,1月龄以上的家禽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也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在其他禽类及哺乳动物也常见本病。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带菌禽及其它带菌动物。它们通过粪便向外排出病原菌,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水平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种蛋(蛋壳污染和蛋内感染)垂直传播;野鸟、猫、鼠、蝇、蟑螂、人类也都可成为本病的机械性传播者。 禽舍闷热、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拥挤,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都有助于本病的发生。鸡群感染其他传染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球虫病、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等也会明显地增加禽的易感性。 临床症状 禽副伤寒在幼禽多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与鸡白痢相似,而在成年禽一般为隐性感染,呈慢性经过。 雏鸭发病后多呈急性经过,表现为闭眼呆立,翅下垂,怕冷扎堆,饮水增加,不食,水样下痢,喙变成蓝紫色,部分病鸭出现颤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