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语境下新闻摄影发展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媒体融合语境下新闻摄影发展研究 摘 要:   新媒体技术的迭代发展使得媒体融合不断深入,数字化传播正以全新的方式构建着影像传播的形态及走向,并使得新闻摄影进入“动态化”意义建构的区间之中。随着“公民记者”参与及渗透的不断深化,社交媒体以自媒体的技术形式为“公民记者”的传播与影像赋权,并通过传播的“去中心化”协同扩散,正以巨大的影响力消解传统媒体的特权。研究以媒介融合语境为大背景,分析了新闻摄影由传播机制嬗变而演绎出的新形态,归纳了其在观念、技术、人才三方面的挑战,提出新闻摄影应从革新拍摄理念、拓宽抓拍技能、打造传播平台、聚焦新闻热点及洞见新闻事理五个维度展开,以期促进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融合;新闻摄影;动态影像 作者简介: 邹文兵,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传播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在站博士后,紫金文创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新闻摄影、广告创意及品牌传播(E-mail:zouwenbing@163com;福建 厦门 36102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艺术智库研究”(17ZD09);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60040);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7SKBS107)。 中图分类号:J4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8)05-0153-08 一 引言与文献综述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772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753亿人。 冯虎:《2017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手机上网人数753亿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802/28/28288246shtml 。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极大地改变着媒体生态环境和传播格局,这迫使传统媒体不断自我转型以期重获昔日传播影响力。新闻摄影兼具新闻传播和视觉传播两方面的特质,契合了当下媒体的新闻传播特点和受众心理需求,成了新时代的宠儿。随着新闻生产方式、影像传播工具的变迁,新闻摄影正呈现出动态的发展态势,给新闻摄影从业者提出了新命题。 相关学者主要从以下视角展开分析:1从宏观的角度探讨新闻摄影的发展。杨健认为,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介质壁垒,加速了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的媒介融合进程,而影像形态动向化、图片生产技术化、题材挖掘深度化、创作风格艺术化将是未来新闻摄影的发展方向。 杨健:《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摄影何去何从?》,《新闻知识》2013年第12期,第3―5页。 张颖以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呈现出信源多元化、内容深度化和造假扩大化等发展趋势, 从强化新闻意识、结合地方特色、提[KG(3x]高职业素养等方面提出应对之[KG)]策。 张颖:《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199―200页。 宋峤认为,新 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人要顺势而为,利用先进的数字网络技术,创新新闻摄影的形式和内容,丰富新闻摄影手段,实现新闻摄影传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宋峤:《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发展趋势及策略探讨》,《中国报业》2016年第23期,第72―73页。 丁海波认为,新媒体推动了视觉文化的变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新闻摄影质量的提高。 丁海波:《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研究》,《西部广播电视》2017年第22期,第88―89页。 2从微观角度探讨新闻摄影传播特征。范玉金、严兰认为,“读图时代”新闻图片的优势在于更能快速引起受众注意,但也需要文字信息进行要素补充,只有新闻图片和文字“两翼齐飞”,才能做好全球化趋势下最有效的信息传播。 范玉金、严兰:《读图时代新闻图片传播功能分析――以2010年“荷赛”获奖作品为例》,《新闻前哨》2010年第6期,第55―56页。 李西莉认为,数字化的新传播环境作为存储载体和传播载体,正以全新的传播方式构建着时代影像的形态及走向。 李西莉:《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研究》,《编辑之友》2012年第11期,第55―75页。 袁艺溶认为,受众“读图”不是对图进行简单的识别,新闻摄影应着力表现文字所不能表达或者不能充分表达的内容,才能使新闻摄影赢得广阔的生存空间。 袁艺溶:《读图时代网络新闻图片的特性》,《今传媒》2012年第1期,第96―98页。 戴焱淼认为,在新媒体平台,各种可视化产品进一步放大了新闻摄影的作用和意义。 戴焱淼:《面对融合发展,新闻摄影如何有所作为》,《新闻传播》2015年第7期,第56―58页。 阮晓光在科技力量造就“人人皆记者”时代的背景下,对专业新闻摄影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的权力消解现象进行了探析,并认为专业新闻摄影的重构需要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和公民摄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