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必修部分2011年历史高考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与2003年以来历史.doc

历史必修部分2011年历史高考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与2003年以来历史.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六年新课标全国卷选修试题统计及命题分析 1、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题,15分)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命题分析 2011全国卷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比较类、 作用(影响)类 (明清)盟旗 1.从材料出处看,以叙述类材料为主,选材多是经典性史学著作,其中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连续出现。 2.从问题设计看,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很强,学生若在第1问判定失误很容易导致第2问答案偏离。 3.从设问类型来看,多采用概括类、比较类、作用类等设问方式,注重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分析。? 4.从考查内容看,以古代中国史为主,着重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到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 5.去教材化程度,古代史试题与选修教材内容无直接联系,近代史试题与必修教材有一定的联系,如清末新政题。 2012全国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概括(目的)类、 原因类 (汉代)王莽、币制改革 2013全国1卷 摘编自《清德宗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比较类、 原因类、 实质类 (晚清)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2013全国2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概括(背景)类、 比较类、 作用(影响)类 (唐朝)两税法 2014全国1卷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 分) 概括(特点)类、 作用(影响)类 (魏晋)法律改革 2014全国2卷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概括(背景)类、 作用(影响)类 (南朝)山泽管理 2015全国1卷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概括(内容)类、 作用(意义)类 (唐代)币制改革 2015全国2卷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概括(原因)类、 作用(影响)类 (清代)养廉银制度 2016全国1卷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分) 概括(内容)类、 作用(影响)类 (唐代)唐太宗谱牒改革 2016全国Ⅱ卷 据《清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6分) 概括(特点)类、 作用(影响)类 (清末)军事改革 2016全国Ⅲ卷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分) 概括(内容)类、 作用(意义)类 (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 2、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46题,15分)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命题分析 2011全国卷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比较类、 评价类 (民国)孙中山、训政思想 1.从材料出处看,2013年以来的试题以图表类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大都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的暗示作用。? 2.从设问方式看,以比较类、原因类、作用类为主,答案基本与教材关联度不大,需要运用相关必修知识解答。? 3.从从时间上看,以晚清和民国时期为主;从内容上看,以晚清和民国时期重要人物或政党的民主政治理念和追求为切入口,强调对民主政

文档评论(0)

xiaowei1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