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孝文宿帝的改革
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北魏统一北方有何意义呢?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 文 帝: 改革措施 试一试:以下分别属于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改革措施? 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充分,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加速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各族人民友好交往,民族融合有了新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时期。 补充 俸禄制: 因北魏初年吏治混乱,官吏以自筹俸禄为名任意敲诈百姓,鱼肉乡民,故而规定官吏俸禄由政府统一筹集、分发,官吏不得自筹。 孝文帝改革是当时中国北方长期以来奴隶制与封建制两种社会形态相互斗争并递相转化的结果,也是民族斗争与民族融合发展的结果。 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的客观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所以取得了成功,并且具有重大的进步作用和积极意义。 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使各胡族由游牧经济或农半牧经济转化为以农业经济为主,实现了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封建化。 改革也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北魏国力强盛,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是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 民族融合的途径或形式:一是民族迁徙:二是战争:三是友好往来:四是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统治者政策的调整;五是和亲、通婚。 史海拾贝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阴山(位于内蒙古中部) 《敕勒歌》的创作与翻译 这首描绘草原风光和游牧画景的著名民歌《敕勒歌》,起初由高车族牧民用高车语创作。高车族即为铁勒族,又叫敕勒族,因他们乘高车,逐水草,过着游牧生活,所以被称为高车族。 后来,高车族与鲜卑族的交往增多,《敕勒歌》便被译为鲜卑语,在北方广为流传。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以汉语为“正音”(标准语言),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汉语,《敕勒歌》又被译为汉语,保存流传下来。 均田制: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 (1)男子15岁以上,授露田(只种谷物)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耕牛1头受田30亩,限4头牛。授田视轮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授田不准买卖,年满70岁或身死还田,奴婢和牛的授田随奴婢和牛的有无而还授。 (2)男子授桑田20亩。桑田世业,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不宜种桑的地方(产麻地)男子授麻田10亩,妇人5亩,年老及身死后还田(同露田)。 (3)受田以后,百姓不得随意迁徙。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地方官吏按官职高低授给数额不等的职分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各6顷,不准买卖,离职时交于继任者。 不得买卖。 * * 汉 三国 魏 曹丕 220 洛阳 蜀 刘备 221 成都 吴 孙权 229 建业 西晋 东晋 司马炎 洛阳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北方 西南地区 东晋 南方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宋 齐 梁 陈 南朝 隋 北方统一 北方统一 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散居边地的格局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匈奴 鲜卑 鲜卑 羌 氐 羯 少数民族内迁 “鲜卑”是发源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因居于鲜卑山(即大兴安岭山脉)而得名。 “鲜卑”作为族名最早出现于秦朝。 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的嘎仙洞遗址,它是鲜卑族拓拔部的发祥地。 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