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土地流转研究评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第34卷 第1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月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农村土地流转研究评述
陆继霞
[摘摇 要]摇 以资本下乡为主的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迅速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呈现出数量大、多学科、
多视角、多主题的特点。 文章对当前国内外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发现现有研
究主要是从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和规模、对大规模土地流转的态度,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因
及对策,以及土地流转对乡村社会结构、农户权益保障和农户生计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这对系
统、全面地了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和当前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未来研究则可以从
性别视角、底层视角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关键词]摇 土地流转;农村;研究评述
摇 摇 过去三十多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农村地
区人地关系发生了变化,农业女性化、老龄化以及农业生产粗放式经营甚至是土地闲置和抛荒等问
题凸显[1-4]。 由此,引发了一些专家学者对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担忧,即“谁来种地?冶和“如何种
[5]
地?冶的问题 。 而专业化、机械化、技术化、规模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被视为解决上述
问题的一剂良药。 相应地,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
规模经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在此背景下,全国各
地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稳步扩大,有的县
[6]
市土地流转比例甚至达到百分之百,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已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 。 在
此背景下,本文对国内外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研究和代表性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分析我
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社会背景,呈现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研究的观点与讨论,进而为
不同群体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和问题提供相对系统的参考。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和现状
(一)土地流转的概念
关于土地流转的概念,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 从广义上讲,农村土地流转包括
[7]
征收、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狭义的土地流转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使用权)的流转,
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经济组织或实体,也就是
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7-9]。 吴兵认为,在现有形势下探讨的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是狭义的土地流
[10]
转,即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 并且,其中以经济型的土地流转为主,这种模式依靠正规的合同
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并通过货币方式约定租金,往往在亲友间较少运用,而在非亲友的普通村民
[11]
间进行 。 换句话说,代耕和继承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流转方式,而只有将转包、转让、出租、入股、
互换和抵押这几种方式称为“基本流转方式冶。 关于土地流转的权利,目前学术界对此理解上尚存
[收稿日期]摇 2016 07 19
[基金项目]摇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土地流转后农户的可持续生计研究冶(15BSH030)和中国农业大学教
育基金会“大北农教育基金冶资助项目“土地流转后农户的生计策略研究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摇 陆继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邮编:100193。
·30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7年
在争议,其中主流的观点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将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予以转移,核心
是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冶;二是认为将全部或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予以转移;三是认
为在不改变所有权性质和农业用途基础上,原承包方依法将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部或部
分转移给他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