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排式钻孔抗滑桩前后排桩荷载分担规律研究-水利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论文
重庆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重庆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敝储虢渗张 日期:w脾莎月7日
重庆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重庆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人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进行 信息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汇编、复制、发行、信息网络传播等),同时本人保留 在其他媒体发表论文的权利。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湾飘默 艚教师签名:l嘶粥
日期易秒7舛‘月 护 日期:纱份多为7日
-:--m BI 7 O mlillll ·-, -
本人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提交至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CNKI系 列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按《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规 定享受相关权益。
签 指导教师签名:、州磊
学日 位期 沦: 姘功 睹障 多 ≯ 日期:加/歹年占肖夕日
榭7
万方数据
摘
摘 要
本文以数值模拟、模型试验为研究手段,研究了承台式双排抗滑桩在承台厚 度、桩排距、桩间距、推力大小、嵌固深度、桩长等因素变化下的双排桩前后排 桩桩身位移、桩身内力、土抗力分布、荷载分担规律,对双排桩进行了优化设计,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了双排抗滑桩在各因素变化下的荷载分担比, 为完善双排桩的设计与计算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桩身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滑面附近,前后排桩与承台的连接处的内侧易 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这些部位易出现结构破坏,应加强配筋。桩顶承台的存在能 协调前后排桩的内力分配,使得双排结构受力更合理。承台的厚度建议取值为桩 身直径的1/2~3/4。
(2)承台式双排抗滑桩土压力分布为:后排桩推力呈抛物线形分布、抗力呈 矩形分布;前排桩推力和抗力均呈三角形分布。无承台双排抗滑桩土压力分布为: 后排桩推力呈抛物线形分布,合力中心偏上,抗力呈三角形分布:前排桩推力也 呈矩形分布,抗力呈梯形分布。由于滑面摩擦力的原因,土压力在靠近滑面处均 呈减小的趋势。
(3)承台式双排抗滑桩桩排距、桩间距的合理取值范围均为3D~5D。桩身的 合理嵌固深度为桩长的1/3。桩长越长,即滑体厚度越大,后排桩承担的荷载比例 越大。当前桩与后桩的桩身截面刚度K=0.8时,前排桩身最大弯矩值也为后排桩 桩身最大弯矩的O.8倍,前排桩的桩身直径为后排桩的0.946倍,此时前后桩桩身 均能发挥出桩身材料最佳的抗滑效果。
(4)综合分析各设计因素对双排抗滑桩荷载分担的影响,得出了当以剪力衡 量时,后排桩与前排桩的荷载分担比为6.0:4.0;当以弯矩衡量时,后排桩与前排 桩的荷载分担比为5.5:4.5。
(5)室内模型试验结果显示,排距越大,桩土结构体系整体稳定性越好,抵 抗变形的能力越强。3D桩排距时后排桩与前排桩最大弯矩的比值平均值为1.43, 5D桩排距时为1.38,对应的后排桩与前排的荷载分担比约为5.8:4.2。试验结果值 与已有的工程实例中监测到的后桩与前桩比值1.35对应的分担比5.7:4.3相近,表 明本次试验的结果的合理性,佐证了前文数值模拟计算中建议双排抗滑桩设计时 荷载分担比采用5.5:4.5是合理可行的,证明了前后排桩按照荷载平均分配原则设 计是不合理的。
(6)室内模型试验的前后排桩桩侧土压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桩后推力分布 呈抛物线形分布,桩前抗力呈矩形分布形式。随着深度逐渐增加,后排桩推力在
万方数据
滑面以上l/2滑体厚度处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少,前排桩推力在滑面以上l/3滑
滑面以上l/2滑体厚度处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少,前排桩推力在滑面以上l/3滑 体厚度处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少。由于滑体与滑动面间存在摩擦,土压力靠近 滑面处滑坡推力均呈减小趋势。
关键词:滑坡;双排抗滑桩;荷载分担;有限元法;室内模型试验
万方数据
AB
AB STRACT
Based on the method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indoor model test,this passage analyzed the thickness o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模内自增强成型特性的研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pdf.docx
- 单肋中承式钢拱桥的稳定性分析-工程力学专业论文.pdf.docx
- 单颗CBN磨粒削合金渗碳钢20CrMo的机理研究-机械工程专业论文.pdf.docx
- 单轨吊作业平台锚杆钻机分度系统研究-机械工程专业论文.pdf.docx
- 双β-二酮桥联双核金属功能配合物的研究-应用化学专业论文.docx
- 双元视角下企业国际化进程动态演化的实证研究-企业管理专业论文.docx
- 双光子SiO2等新型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化学专业论文.docx
- 双亲配体自组装制备高分散负载型催化剂-无机化学专业论文.docx
- 双功能催化剂应用于多步催化反应中的研究-有机化学专业论文.docx
- 双喷头近场电纺沉积定位特性研究-机械工程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