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 施工组织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第二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第三章)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四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六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七章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八章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第九章支付保障措施(有关农民工工资、设备采购等的按期支付保证措施)
第十章重点、难点工程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第十一章其它应说明的事项
附表一 施工总体计划表
附表二 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附表三 工程管理曲线
附表四 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五 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附表六 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七 临时占地计划表
附表八 外供电力需求计划表
附表九 合同用款估算表
第一章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一、概述
技术标准
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km/h。
路基宽12米,路面宽11米,土路肩宽2×
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
该公路起点位于国道302线吉林省与内蒙古交界处,起点桩号K975+575,中间按照原有公路布线,终点为乌兰哈达镇以西交于国道111线上,终点桩号K1007+259,路线全长31.684公里。
原公路现状
原路为三级公路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在原路的基础上加宽改建成二级公路,改建后路基宽12米,路基两侧各设宽2米绿化带,路面宽11米,2×0.5米
二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
该项目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南麓中低山区,是由山地向松嫩平原延伸的过渡段地带。平均海拔高度在300米
沿线气候
沿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具有春季大风,干旱较严重。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4.2℃,最高气温39.9℃,最低气温-33.9℃。年平均降水量409.8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蒸发量1835.5毫米。年平均风速
2.3地层与地质构造
2.3.1地层与岩性
路线所经地区,地层出露以中生界火山系最为发育,其余为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岩性以花岗斑岩为主。
2.3.2区域地质构造
路线穿越区域地质构造活动比较强烈,华力西期、燕山期构造都有影响,使早期地层产生程度不同的褶皱、断裂和火山活动及岩浆侵入。
2.3.3地震基本烈度的采用
本地区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确定地震峰值加速度系数0.05g。依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小于或等于0.05g地区的公路工程除有特殊要求外可采用简易设防。
三、路线
3.1 布线原则
该段公路为旧路大中修工程,路线走向方案明确,因此路线的设计原则是按照原有公路的线位,在原有公路线型各项技术指标满足二级公路要求下,尽可能利用现有公路,以便节约建设资金和减少工程建设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3.2平面设计
本次路线的布设按照原有公路中线处作为大修的中线位置,小半径平曲线路面加宽按第三类加宽设置。
3.3纵断面设计
为了尽可能利用原有公路进行补强改造,对其不至于造成大段落的破坏,纵面设计在满足补强厚度的情况下尽量与旧路纵面吻合。全线设计标高为改建公路未设超高和加宽的中线标高。高程为假设高程系统。
3.4主要技术指标
全线共设平曲线25处,小于7度偏角2处,最小平曲线半径250米1处,另有小于一般最小半径400米3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米两处,平曲线最小长度172.65米,最大纵坡4.25%,最短坡长200.37米
四、路基、路面及排水
4.1路基
4.1.1路基宽度
根据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的使用要求,路基总宽度12米。其中:行车道宽7.5米,硬路肩宽2×1.75米,土路肩宽2
4.1.2路拱横坡
行车道、路肩横坡均采用1.5%
4.1.3超高旋转方式
当曲线半径小于2500米
4.1.4
新建段路基压实度应达到二级公路要求的标准。旧路补强利用原有路基。
4.1.5边坡设计
培路肩边坡率采用1:1.5。
4.1.6取弃土方案
本段工程填方需线外借土,全线共设5各取土场。路基填料考虑采用碎石土、砂性土,取土场应采取浅挖方式取土,取土坑应挖成弧形浅槽,取土前应将表层含有草根的覆盖土清理,并集中堆放,取土完成后,将表层覆盖土回填覆盖取土坑,以利用植被的恢复,避免乱挖乱掘。
4.2路面
4.2.1设计标准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BZZ-100KN为标准轴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为12年。设计弯沉值为29(0.01mm)。
4.2.2设计方案
通过对原路面调查以及弯沉值测量,按上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