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开 国 君 王
第 六 章 统 一 西 南
一
从 8 世纪中叶到 13 世纪中叶,云南先后被独立于中央王朝的
区域性政权南诏和大理所统治。唐王朝 曾遣使与南诏王会盟于点
苍山(在今云南下关)下,并树立铁柱 以为见证 。北宋平灭蜀地后,
统兵大将王全斌 向宋太祖献图,建议乘胜进军云南。宋太祖用玉
斧 比划着舆 图上的大渡河说 :“此外非我有也”。云南“正朔不加,
车书不一”,长达五百多年。
根据云南地方史书,元与大理之间最早的直接军事冲突,发生
在 1244 年。大理国权臣高禾 (一作高和)领军,与从灵关 (在今 四
川雅安西南)南下的一支蒙古偏师交战于大理北境,战死。近代在
云南丽江九和里 白王庙遗址发现的圮塔残砖,上刻“……兵到高逾
城 白王在阵亡……”、“……追为高逾城和高福善及战亡……”等汉
字和梵文咒语 。这座 白王塔,显然是为纪念阵亡的高禾建造的。
1
一统天下第一皇— 忽必烈
蒙哥即大汗位后,命忽必烈率兵进征南宋。忽必烈奏准蒙哥,
先攻取大理,以迂 回包抄南宋。1253 年夏,他从漠北进抵六盘 山
驻牧 ;至秋,挥兵南下,由川西入滇,乘皮囊、木筏渡金沙江,直逼大
理国首府大理城 。所谓“元跨革囊”,即指此。大理国主段兴智和
重臣高泰祥杀谕降使臣,迎 战失利后,弃城 东逃。不久,高泰祥被
追兵擒获,处死前叹 曰:“段运不回,天使其然。为臣陨首,吾事毕
矣。”1254 年初,忽必烈 留大将兀 良合 台继续攻 略未下诸地, 自己
由原路北返。秋,兀 良合台克鄯阐(今云南 昆明),追获段兴智。乌
良合台转战云南各地再历两年,遂 收服“大理五城、八府、四郡,洎
乌、白等蛮三十七部”。段兴智被遣送 到大汗处北觐。翌年献地
图,“条奏治民立赋之法”。蒙哥许其仍用“摩诃罗嵯”(梵语,译 言
“大王”)的名号,管领云南诸部。
段 氏灭国的最初 20 年间,元对云南实行的基本上是军事 占领
式的统治。大理国时代 的行 政地理概 念仍得到 保 留。所谓“五
府”,即洱海沿岸大理国的王畿 内诸城 ;“八府 四郡 ”都是王畿之外
分封给权贵 (主要是高 氏) 的行政区, 主要分布在滇 东和滇西北 ;
“三十七部”则是散布在今滇池和抚仙湖周围广阔地带的各部族酋
寨,其中的主要成分大概是乌蛮。按照蒙古人的概念,则当 日云南
包括了哈剌章、茶罕章、鸭赤、赤突哥儿和金齿等几大部分。作为
专称,哈剌章指滇西的大理王畿或者大理城 。蒙语哈剌译言黑,与
哈剌相对的是茶罕,译 言 白。茶罕章指位于 吐番与大理交界处 的
今云南丽江。两个名词中都有“章”,应当是蒙古人从 吐蕃那里 听
来的他们 对 云 南 地 区及 其居 民 的称 呼, 因为 吐 蕃 把南 诏 称 为
hJan g 。它来源就更加古老了,原先是吐蕃对南北朝时期南中著名
统治家族爨 氏的姓 氏之音译。鸭赤指今 昆明。这是蒙古人从云南
地区最先归附他们的丽江“茶罕章”(纳西人)那‘里 听来 的。纳西
2
开 国 君 王
语至今称 昆明为 Y ichi (纳西语南方的意思), 因为它是纳西人居地
南方的大城 。赤秃哥儿是蒙语 的音译,意思是“鬼”。元代 蒙古人
用它指称滇东北和黔西地 区 以及居住在这里的乌蛮 (罗罗斯)诸
部。从宋代开始,这里就有一个著名 的地域性部族集 团“罗 氏鬼
国”(或称罗鬼)。蒙语的赤秃哥儿当即对罗鬼之名的意译 ;再从蒙
语倒译为汉语,遂产生了“鬼蛮”这样的名称 。金齿“国名百夷”,指
大理西部的傣语居民。上述五部分中间,最核心 的地 区是 哈剌 章
和鸭赤。南诏、大理立 国于滇西五百年,哈剌 章又是最重要 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 以这个名称亦可用来泛称整个云南。
忽必烈即位后,始而加强对 云南 的控制。中统年 间先后置大
理国总管 (仍用段 氏) 、大理元帅府 。至元四年 (1267),封皇子忽哥
赤为云南王,王府之外又置大理等处行六部,用云南王和行六部限
制段 氏的行政权力。朝 中有人对于派忽哥赤到“荒服”之地表示担
心。忽必烈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