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森林资碳吸存效益与碳交易市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森林资碳吸存效益与碳交易市场课件

森林資源 碳吸存效益與碳交易市場 林俊成 林業試驗所太麻里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兼主任 2006年10月18日 報告內容 世界與台灣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與碳吸存 森林資源與碳交易 結論 世界森林資源 森林覆蓋占全球土地面積的30% (39.52億公頃) 每人平均擁有森林面積為0.62公頃 森林分布極不平均,如64個國家(合計20億人)的每人平均森林面積不到0.1公頃 森林的消失 以每年約1300萬公頃的速度持續減少中,但淨損失速度有減緩的趨勢 全球2005年木材年伐量的預估有30億立方公尺,與1990年時的年伐量相近,平均年伐量約占立木蓄積量的0.69%左右。 近年來,亞洲區域年伐量有下降的情形,而非洲則是增加。 人工林面積正在增加 為多種用途而栽植的森林面積和林木數量,其速度不斷加快,人工林約占全球森林總面積的3.8%(1.4億公頃) 在2000-2005年間,人工林面積每年增加280萬公頃,在增加的人工林面積中有87%為生產木材或纖維的人工林。 森林為重要碳匯 據估計,世界森林僅在其生物量中便貯存著2830億公噸的碳量 台灣森林資源 根據第三次台灣森林資源及土地利用調查(1995)結果顯示,台灣本島土地面積為3,591,500公頃,其中森林地面積為2,102,400公頃,佔全台土地面積58.5﹪ 天然林面積占73%,人工林面積占20% 木材生產量 消費量 1950年以前,不到1百萬m3 1950年之後,則呈快速增加的情形,970年為2.02百萬m3,約為1950年的4.6倍。 1994年時達最高峰9.9百萬m3。 森林生態系服務功能與價值 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石化能源燃燒 森林破壞 土地利用型態改變 等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增,導致全球暖化為世界各國所持續關注的環境議題。 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 地球表由大氣層所包圍,就像溫室的透明玻璃,在陽光照射地球時,有防止地面溫度、濕度散失的功能,使地面溫度不會下降太快,地表年均溫因此能保持 15℃左右,此現象即稱為「溫室效應」。 溫室氣體 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臭氧(O3)及氟氯碳化物(CFCS)等氣體。 二氧化碳的效應佔了55%,甲烷15%,氧化亞氮6%,氟氯碳化物則共佔了24%。 溫室氣體在大氣中停留的時 間相當長。二氧化碳為 50-230年,甲烷約10年,氧 化亞氮為150年。 二氧化碳來源(source) 石化燃料(fossil fuel)的利用及燃燒。 土地使用改變(例如森林破壞等)。 碳循環 全球溫度增加 依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若不採取任何防治措施,平均地面氣溫於2100年時將比1990年時增加1.4-5.8℃。 二氧化碳增加產生之衝擊 氣候系統發生變遷,導致暴雨或乾旱極端事件頻傳,區域降水型態發生變化,造成水資源分配不均或不足。 海平面水位上升8-88公分,易使低窪地區海水倒灌,積水不退;海流改變,漁場轉移。 全球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造成沿海土地淹沒 當海水位上升1公尺時,可能喪失之土地面積及受影響人口 台灣地區溫室氣體排放量分析 2005年台灣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為256百萬公噸,占全球總量的1%,全球排名為第22位。 若以人均排放量排名我國則高居第三名,達到11.9公噸,僅次於美國和澳洲,遠超過全世界3.9公噸之人均排放量,年平均成長率約7.5% 我國經濟明顯仍在新興發展階段。若我國要仿效附件一國家在2010 年將二氧化碳減量至1990 年水準,則減量幅度將高達227%。 二氧化碳減量為必走的路 過去10年間(1995~ 2005),我國CO2排放量以8%逐年成長,而國內生產毛額(GDP)則僅有4%之成長率,這種成長趨勢,違反京都議定書對CO2之減量規範,CO2排放量不僅沒有減少之情勢,反而大幅增加。 我國若未能及時採取減量措施,未來將付出極大之代價。 京都議定書已生效 京都議定書已於2005年2月16日起生效。京都議定書為實質環保規範,對於全球在降低氣候變化的任務上,邁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京都議定書中森林資源角色 新植造林(afforestation) 更新造林(reforestation) 森林砍伐(deforestation) 之二氧化碳吸收或排放之淨值,可併入排放減量值計算。(第3.3條) 加強森林經營管理(forest management)所額外增加的碳吸存量也同樣可併入排放減量值計算。(第3.4條) 制定聯合減量(Joint Implementation;JI)(第6條) 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第12條) 排放權交易(Emiss

文档评论(0)

181****91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