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企业理论的进展:交易成本.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企业理论的进展:交易成本/自生能力的视角 皮建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00433) 内容提要:企业的范围和边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约束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本文在交易成本/自生能力的视角下评述了企业理论的最新进展。交易成本经济学是企业理论的思想框架,是企业理论的前期工作;财产权利理论抓住了物质资产所有权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投资阻塞或套牢问题;关键资源理论抓住了关键资源控制权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进入权分配问题;采购契约理论抓住了规定不完全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事后适应问题;自生能力理论抓住了要素禀赋结构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生产成本最小化问题。约束条件的改变是企业演变的重要压力,而把国内的“默会知识”和国外的“编码知识”结合起来则是企业理论发展的重要动力。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界定企业的边界与从生产成本的角度界定企业的边界是两套不同的方法,探讨这两套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本文综述的主旨。沿着文献综述的路径前进,本文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交易成本最小化和生产成本最小化都是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交易成本最小化是一阶条件,生产成本最小化是二阶条件。 关键词:企业理论 企业边界 交易成本 自生能力 企业理论的进展情况(尤其是基本框架和主要方向),是研究企业理论时必须了解和把握的“编码知识”(codified knowledge)。只有在当代经济学前沿(包括思想和模型两个方面)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才有可能防止学术上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与陈志俊和丁利(2002)的不完全契约视角以及杨其静(2002)的契约视角不同,本文主要是沿着交易成本/自生能力思想这条“主干道”往前走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一笔带过甚至完全忽视了一些在思想方面和模型方面与交易成本/自生能力框架相关度不是很大的经典文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企业理论的文献非常多,任何一个初涉此领域的人都有可能“锁入”(lock in)某个分支上的“小胡同”,从而不能看到企业理论这座“大迷宫”的整体面貌和思想脉络,进而很难把研究局部问题和研究整体问题结合起来。本文的基本结构如下,第一部分评介了交易成本经济学(TCE),它是企业理论的思想框架,属于企业理论的前期工作,它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种治理结构;第二部分评介了财产权利理论(PRT),它抓住了物质资产所有权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投资阻塞或套牢问题,它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是拥有的物质资产或者拥有控制权的物质资产;第三部分评介了关键资源理论(CRT),它抓住了关键资源控制权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进入权分配问题,它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既包括关键资源也包括对关键资源拥有进入权的人;第四部分评介了采购契约理论(PCT),它抓住了规定不完全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事后适应问题,它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种内部采购机制;第五部分评介了企业自生能力理论(EVT),它抓住了要素禀赋结构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生产成本最小化问题,它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是适应每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的行为主体;第六部分评论了TCE、PRT、CRT、PCT和EVT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界定企业的边界与从生产成本的角度界定企业的边界是两套不同的方法,探讨这两套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本文综述的主旨。沿着文献综述的路径前进,本文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交易成本最小化和生产成本最小化都是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交易成本最小化是一阶条件,生产成本最小化是二阶条件。 一、交易成本经济学(TCE) 罗纳德·科斯的经典文献(Coase,1937)开启了传统厂商理论把企业视为生产函数的“黑匣子”,打开了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视为内部组织的“大门”。他认为,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这种替代之所以能够发生乃是因为企业组织交易的成本小于市场组织交易的成本,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这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Coase,1937,p.394),用张五常(Cheung,1983,中译本,p.363)的话语表达就是:当一种成本的节约与另一种成本的上升在边际上相等时,这种替代就将停止。这实际上给出了企业存在的动力是什么,换句话说,这给出了企业的逻辑起点——回答了为什么会有企业,企业和市场都不是刚开始就以预先设定的形态产生出来的,而是彼此间以齐头并进的方式演化而来的。科斯认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将趋于扩大:(1)随着被组织的交易的增加,组织成本变得越小且组织成本上升得越慢;(2)随着被组织的交易的增加,企业家犯错误的可能性越小且错误增加得越少;(3)企业规模越大,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下降得越大(或上升得越小)(Coase,19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