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计算机科学导脑论第1章概述
计算机科学导论 基本要求 满分100分 平时30%,其中出勤15%,作业15%。 期末闭卷考试70%。 学习完每个章节后,请自行做课后练习题,课堂讲解。 不迟到,上课期间未经允许不要随意讲话,请自觉关闭手机等通信设备! 第一章 概 述 计算机是什么? Computers are everywhere! 电子数字计算机 电子数字计算机(Electronic Digital Computer)简称为电子计算机或计算机,也是人们常说的电脑,是二十世纪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地、高速地、精确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并且具有记忆(存储)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能的数字化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1.1.1 计算机产生的史前史 1.算筹 算筹又称为筹、策、算子等 算筹在中国的起源很早 中国著名科学家祖冲之(429—500年)借助算筹作为计算工具计算出圆周率 2. 算盘 算盘也称珠算,是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工具 由古代“算筹”演变而来 素有“中国计算机”之称 最早见于汉末三国时代徐岳撰写的《数术记遗》 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杨辉发明了《乘除通变算宝》 3. 机械计算机 法国科学家布莱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年)是被公认为是制造出机械计算机的第一人。 4. 提花机 法国机械师约瑟夫?杰卡德(Joseph Jacquard),大约在1801年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真正成功地改进了提花机。 5. 差分机和分析机 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科学家查理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年)在1822年研制出第一台差分机。 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1815—1852年)是计算机领域著名的女程序员。 6. 模拟计算机 19世纪末,赫尔曼?霍列瑞斯(Herman Hollerith:1860—1929)首先用穿孔卡完成了第一次大规模数据处理。 1938年,28岁的楚泽(K.Zuse)完成了一台可编程数字计算机Z-1的设计。 电磁式计算机叫MarkⅠ,是计算机“史前史”里最后一台著名的计算机,发明者是美国哈佛大学艾肯(H.Aiken)博士。 Z-3 重建Z-1 Z-4 老年楚泽(中) 数字计算机之父 1.1.2 计算机的产生 1. 图灵 1936年,阿兰?图灵(Alan Turing:1912—1954年)在他的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On Computer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 Problem)中,论述了一种假想的通用计算器,也就是理想计算机,被后人称为“图灵机”(Turing Machine——TM)。 2. ENIAC和冯·诺依曼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成功研制出了ENIAC,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莫尔学院的两位青年学者——36岁物理学家约翰?莫齐利(John Mauchly)和他的学生,24岁的电气工程师布雷斯帕?埃克特(Presper Eckert),向戈德斯坦提交了一份研制电子计算机的设计方案——“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的使用” 。 2. ENIAC和冯·诺依曼 1.1.3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出现是二十世纪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按照采用的电子器件划分,计算机大致已经历了四个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其主要特征是逻辑器件使用电子管,用穿孔卡片机作为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设备,用磁鼓或磁带作为外存储器,使用机器语言编程。 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低。几乎没有什么软件配置,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其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2. 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 其主要特征是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了磁芯体,引入了变址寄存器和浮点运算硬件,利用I/O处理机提高了输入输出能力。 在软件方面配置了子程序库和批处理管理程序,并且推出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复杂性。 其代表机型有:IBM7090、IBM7094、CDC7600等。 3. 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2年) 其主要特征是用半导体、小规模集成电路(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