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库土壤有机质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所有含碳有机物质的总称,包括所有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 第一节:土壤有机质 第二节:土壤腐殖质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和调节 第一节: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二、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三、土壤有机质的组成(类型) 四、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一、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土壤学中,一般把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在20%以下的土壤,称为矿质土壤, 但耕作土壤中,表层有机质的含量通常在5%以下。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气候、植被、地形、土壤类型、农耕措施密切相关。不同土壤中含量差异很大。 目前,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总体而言,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土壤。 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指标 1级:高于4%; 2级:3—4% ; 3级:2—3%, 4级:1—2% 5级:0.6—1.0% 6级:低于0.6% 二、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土壤有机质最初来源—微生物。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基本来源)为高等绿色植物的枯枝、落叶、落果、根系等;其次是土壤中动物、微生物的遗体; 自然土壤→农业土壤 人为施用的有机肥料(工农业废渣、微生物制品)扩大了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三、土壤有机质的类型(组成) 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呈现三种状态: 新鲜的有机物质---动、植物残体, 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腐殖物质(重新合成的更稳定、更复杂的有机质—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的类型包括 (1)非腐殖质物质; (2)腐殖质 (一)、腐殖质与非腐殖质物质 非腐殖质物质(Non-Humic Substance) 枯枝落叶和半分解的有机残体等可用机械方法把它们从土壤中分离出,占土壤有机质的10---15%; 腐殖物质 (Humic Substance)而腐殖质与土粒紧密结合,不能用机械方法把它们从土壤中分离出,只能用化学方法从土壤中提取,占土壤有机质的80%以上,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二).土壤有机质的化合物组成 1.糖类、有机酸、醛、醇、酮类以及相近的化合物。 2.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3.木质素 4.脂肪、蜡脂、树脂和单宁 5.含氮化合物 化学元素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 C/N比大约在10~12之间。 四、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一)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1.含碳有机物质的转化 土壤有机质中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糖类,在微生物分泌的糖类水解酶的作用下,首先水解为单糖: (C6H10O5)n+nH2O→nC6H12O6 如果在好气条件下,有好气性微生物分解,最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多,称氧化作用。其反应如下: nC6H12O6+6O2 → 6CO2+6H20+热量 如果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则在嫌气性微生物作用下缓慢分解,并形成一些还原性气体、有机酸,产生的热量少,称发酵作用。 糖类的分解 多糖(淀粉和纤维素) 葡萄糖 酒精 醋酸 CO2+H2O (好气分解) 丁酸 甲烷 + CO2 (嫌气分解) 2.含氮有机物质的转化 含氮有机物是土壤中氮素的主要贮藏状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腐殖质等。 (1)水解作用 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的作用称水解作用。 蛋白质 → → 氨基酸 (2)氨化作用 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氨的生物学过程称氨化作用。 CH2NH2COOH+O2 → → HCOOH+CO2+NH3(氧化) CH2NH2COOH+H2 → → CH3COOH+NH3 (还原) CH2NH2COOH+H2O → CH2(OH)COOH+NH3(水解) 3.硝化作用 氨态氮被微生物氧化成亚硝酸,并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的过程,称硝化作用。 第一阶段,氨被亚硝酸细菌氧化成亚硝酸; NH2+3O2 → → 2HNO2+2H2O+热量 第二阶段,亚硝酸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 2HNO2 +O2 → → 2HNO3+热量 (4)反硝化作用 NO3-在无氧或微氧条件 在细菌作用下生成N2O和N2的过程,称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过程)。其反应如下: 3.含磷有机物质的转化 土壤中含磷有机物主要有核蛋白、卵磷脂、核酸、核素等,它们在有机磷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分解: 4.含硫有机物质的转化 一般能分解含氮有机物的氨化细菌,都能分解有机硫化物,产生硫化氢,其反应如下: 蛋白质 →硫氨基酸→ H2S 被硫化细菌氧化成硫酸的过程,称硫化作用。其反应如下: 2H2S+O2 → 2H2O+2S 2S+3O2+2H2O → 2H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渤海稠油油田聚合物驱高效开采技术.doc
- 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课件.pptx
-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报告-110kV变电站电气系统初步设计.doc
- 化工常用阀门介绍.doc VIP
- 新仁爱科普2024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Let's be friends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高考数学五年(2020-2024)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答题)》分类汇编.docx
- 香港街头最不缺的就是美女,来自世界各地.pdf VIP
- 高考数学五年(2020-2024)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分类汇编.docx
- 2024年考务人员培训系统考试参考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