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蛋白质分解及氨基化酸代谢
第九章蛋白质分解及氨基酸代谢 温州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李春洋 所谓蛋白质代谢,即为蛋白质的周转,包括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代谢。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是指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及氨基酸继续分解为含氮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人体利用外源氨基酸及自身合成的氨基酸在遗传信息的指导下生成蛋白质的过程即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作用 一、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主要生理功能 维持组织的结构、生长、更新和修补有重要作用; 代谢中可以产生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参与接受和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长和分化; 某些蛋白质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某些蛋白质可以起到生物催化作用和免疫保护作用; 蛋白质也可以提供能量。 二、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一)氮平衡和蛋白质的需要量 人体必须经常补充足够质和量的蛋白质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常用于确定人体蛋白需要量的方法为氮平衡法。 氮平衡是指摄入蛋白质的含氮量与排泄物(主要是粪便和尿)中含氮量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的情况。 氮平衡的几种类型: 氮的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即摄入蛋白质的量等于蛋白质的排出量称为氮的总平衡,反映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状况; 氮的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此种氮平衡情况常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病后恢复期的患者; 氮的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常见于膳食中蛋白质的质欠佳或量不足,或体内长期大量耗损,如饥饿、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及大量失血等情况。 (二)营养必需氨基酸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必需氨基酸是指体内需要,但人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足以满足需要,必须由食物蛋白质提供的氨基酸,包括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8种。 组氨酸和精氨酸(酪氨酸)在婴幼儿和儿童时期因其体内合成量常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也必须由食物提供,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体内需要的,但不是必须要从食物中摄取,可以在体内通过一定的途径合成的氨基酸。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以及其相互比例是否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相似。 实际上评定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还应包括食物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利用率三个方面。 (三)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多种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时,其所含氨基酸之间可取长补短,发挥互补作用,称为食物蛋白的互补作用。 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遵循原则:①各种食物的生物化学属性相距越远越好;②搭配的食物种类越多越好;③各种食物同时食用。 (四)临床应用上静脉补液的氨基酸制剂 临床上在治疗因各种原因如烧伤、摄食困难、严重腹泻或外科手术等引起的低蛋白质血症时,为保证氨基酸的需要,常可经静脉补充氨基酸制剂。 临床比较常用的氨基酸制剂包括:14氨基酸-800、6氨基酸-520等。 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一、蛋白质的消化 蛋白质的消化是指蛋白质在胃及肠道内经多种蛋白酶及肽酶协同作用水解为氨基酸及小肽后再被吸收的过程。 二、氨基酸的吸收 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主要是游离氨基酸及一些小肽(主要是二肽和三肽),可被小肠粘膜所吸收(在小肠粘膜中被肽酶水解为游离氨基酸)。 遗传学、转运实验和分子克隆研究证明:氨基酸主要通过小肠粘膜的刷状缘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吸收。已证实的氨基酸载体蛋白目前有6种。 三、蛋白质的腐败 腐败作用是指食物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及未被吸收的氨基酸和小肽在大肠下部受肠道细菌的作用,发生一些化学变化、产生一系列产物的过程。 腐败作用是细菌本身对氨基酸及蛋白质的代谢作用。 腐败产物中有些是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如维生素K、泛酸、生物素、叶酸等;其他大多数腐败产物对人体有害,如胺类、酚类、吲哚、硫化氢、氨等。 (一)脱羧基生成胺类 (二)肠道细菌产生氨 (三)腐败作用产生其他有害物质 第三节蛋白质的降解 一、体内蛋白质的转换更新 人体内的蛋白处于分解与合成的动态平衡之中,正常成人每日约更新整体总蛋白质质量的1~2%。 体内各种组织蛋白的更新速率很不一致,它们的半寿期(蛋白质浓度减少到开始值的50%所需要的时间)相差很悬殊。 各种蛋白质更新率的调节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显示富含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序列模体的蛋白质,其半寿期都较短。 二、体内蛋白质降解机制 (一)ATP-非依赖的降解机制(溶酶体途径) 体内蛋白降解的溶酶体途径无需ATP的参与,故又称为ATP-非依赖性蛋白降解途径。 溶酶体是一种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含有50多种水解酶,称为组织蛋白酶(最适pH偏酸性)。 通过这一途径降解的主要是一些膜结合蛋白、胞内长半寿期蛋白质及细胞外的蛋白质。 (二)ATP-依赖的降解机制(胞液途径) ATP-依赖的蛋白质降解机制既需要ATP,也需要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