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双月刊2001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理双月刊20011

PAGE 1 ■ PAGE 603 ■ 物理雙月刊(廿三卷六期)2001年12月 國立台灣大學凝態科學研究中心— 「奈米材料與科技」相關之研究計畫 林昭吟、莊東榮* 國立台灣大學凝態科學研究中心 *e-mail: chuangtj@ccms.ntu.edu.tw PAGE 1 ■ PAGE 607 ■ 物理雙月刊(廿三卷六期)2001年12月 一、凝態中心簡介 台灣大學為提倡兼具學術及應用潛能之前瞻性凝態科學研究,加強跨院系和校際之密切合作,並發展跨領域教學課程,以期培育具創新能力之科技人才,特設立凝態科學研究中心。於81年10月核定後正式成立,直至目前為止已運作九年,並於90年1月遷至凝態新館。 中心設有學術諮詢委員會,對學術研究及發展方向提供諮詢及評鑑。本中心運作方式以研究群為主,目前編制研究人員\教師二十一人,技術人員六人,共二十七人。其他非編制人員,包括十五位博士後研究員,十位研究助理,三十位研究生和三位行政助理。現有專任人員為:莊東榮教授兼主任、江隆永研究員、林麗瓊研究員、王立義副研究員、王俊凱副研究員、林昭吟副研究員、鄭鴻祥副研究員、白偉武助理研究員、林倫年助理研究員、張玉明助理研究員及陳玲琳組員,共十一人。研究群分為磁電材料物理組、有機高分子材料組、無機材料組、雷射光學組、半導體物理組及表面科學組,共六組。中心亦有合聘人員二名:牟中原教授(與化學系合聘)及陳永芳教授(與物理系合聘)。 為了配合國家高科技產業之發展,最近幾年本中心各研究組之重點以奈米材料及科技為主。目前正在執行中,且由本中心研究人員\教師所主導之相關大型/整合型計畫,計有教育部的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畫「尖端材料的基礎科學研究:碳氮基材及奈米結構」、國科會的奈米尖端研究計畫「具電子活性星狀共軛超高分子」、以及中研院的主題研究計畫「奈米尺度之表面結構與化學」。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國科會之個人計畫和一些與其它單位所共同主持之整合計畫等等。以下將中心研究人員\教師的奈米研究計畫及成果逐一簡短介紹。 二、奈米材料/科技之計畫及研究成果 (一) 表面化學與光譜學實驗室 (莊東榮) ? 奈米尺度之表面結構與化學(中研院主題計畫) 以同步輻射光電子能譜顯微鏡研究超微結構之表面化學反應,如以原子力顯微鏡探針激發,將氮化矽的表面薄膜轉化為氧化矽之過程詳加探討,並獲取各種氧化狀態之平面與深度分佈圖像,進而瞭解其材料介面化學反應之機制。同時亦測量長鏈形碳氫分子吸附在金表面上,因電子束激發所引起之化學分解,自由基之形成與脫附之現象,有助於奈米尺度光與電子束蝕刻與鍍膜應用技術之開發。[Nucl. Instr. Meth. Phys. Res. A467-468, 905 (2001); Appl. Phys. Lett. 79, 3143 (2001); Surf. Rev. Lett. (2002)?。 ? 碳氫自由基之表面化學(教育部卓越計畫2000-2004) 甲基分子在銅(111)表面可經熱化學反應形成乙烯,丙烯和丁烯等長鏈形碳氫分子,而且這些產物可在同一溫度出現而自表面脫附,有一級之動力學反應行為。經詳細的電子繞射分析,已確定這種自由基分子可在表面上聚焦形成奈米尺度二維之島嶼。而島嶼之形狀與大小分佈與表面附蓋量及固體基板之溫度有密切的關係,這種分子間緊密地結合對表面催化繁殖反應顯然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我們正進一步以調溫式掃描電子穿隧顯微鏡探測其表面結構及化學反應過程[Appl. Surf. Sci. 169-170, 1 (2001); 169-170 , 153 (2001)]。 (二) 高分子科技實驗室(江隆永) ? 以碳六十為核心之奈米星狀導電共軛超高分子 設計合成並開發出其他可與碳六十球連接成奈米星狀導電共軛高分子的先驅體。此先驅體與含官能基之低分子量之導電共軛高分子反應而取代形成超分子型態之星狀A-Dn排列,我們同時證明光激發可將電子由具供電子性之導電共軛高分子鏈傳遞至具吸電子性之核心碳六十球。導電共軛高分子鏈因失去電子而引進其導電性,因而此項超高分子奈米結構可被應用於具光電效應之電子元件設計。[Synth. Met. 116, 373 (2001); 121, 1123 (2001); 121, 1547 (2001); Synth. Commun. 31, 1659 (2001); J. Macromol. Sci. A, Pure Appl. Chem. A38, 12 (2001)?。 ? 以碳六十球衍生之彈性 Core-shell 結構導電奈米顆粒 我們發現可將與導電共軛高分子不相容之彈性高分子,經碳六十球連接成彈性與導電成一體之應用材料,再以Core-shell合成技術將此項高分子結構製成導電奈米顆粒,做為應用製程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