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采薇》同步练习(一)(原卷版) .doc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采薇》同步练习(一)(原卷版)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4课《采薇》同步练习(一)(原卷版)

4.《采薇》同步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11分) 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楚江怀古(其一)[注] 马 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 在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这首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所作。 3.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题“怀古”,实际并未怀古,而是借泛游楚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B.诗中“微阳”“猿啼”“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 C.尾联写诗人想起了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于是感慨丛生。 D.尾联中“竟夕”写自己在傍晚时分竟然产生了悲秋之情,有出乎意料的意味。 E.全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语言含蓄蕴藉,别具特色。 4.颈联被认为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联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答: 。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重 阳 高 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①,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②,五亩就③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④,一从乌帽自欹斜⑤。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 ①华:白发。②已:停止。③就:接近,将要。④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⑤乌帽:即乌纱帽,明代帝王贵臣多戴乌纱帽。欹:倾斜。 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两鬓华”表达了诗人对年老鬓白、光阴荏苒的哀叹之感, B.颔联“百年将半”抒发了艰难不遇、仕途不通的怨愤之情。 C.颈联将“白衣”和“乌帽”突出表现家贫路远、身处窘境的抑郁不平之绪 D.尾联通过景物描写表现无人来访、门庭冷落的悲凉之慨。 E.全诗风格清微婉约,感情细腻低回,语言含蓄蕴藉,别具特色。 6.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答: 。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贼平[注]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 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 7.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交代诗人和友人当年同时离家避难,如今诗人送友人“独北还”,形成鲜明对比。 B.诗人先写和友人的遭遇,后面则写想象中友人北还的情景,这是典型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C.颔联首句虚写流落他乡白发已生,而后句则实写 “旧国”青山如故。 D.尾联想象友人“北还”途中看到景物侧面表现心中的寂寞、艰辛,同时也有直接写愁容满面。 E.全诗风格清新婉约,感情细腻低回,直抒胸臆表达内心的情怀,别具特色。 8.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