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生平传略
甲 生平傳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魯國 陬邑(今山東省 曲
阜市)人。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西元前五五一年),卒於魯哀公十六年(西元前四七九年),享壽七十三歲。
一 少也貧賤
孔子的祖先本來是宋國的貴族,後來避難來到魯國,成為魯國人。數代相傳,家境逐漸衰落。到了父親叔梁紇一代,似乎又略有起色。
叔梁紇,叔梁是字,紇是名。古時稱人,有以字與名合稱。叔梁紇是陬邑大夫,按當時習慣稱地方官為「人」,所以又叫陬人紇。魯襄公十年(西元前五六三年),晉、魯等國攻打一個叫偪陽的小國,叔梁紇也參加了。當攻城部隊攻入城門時,守城的人突然把閘門放下,想把攻城部隊截斷。在這緊要時刻,叔梁紇奮力托起閘門,讓進入城門的將士安全撤出。由此可見他是個勇力過人的赳赳武夫。七年之後,魯襄公十七年(西元前五五六年)秋,齊國進攻魯國北部邊境,把魯大夫臧紇、叔梁紇等人包圍在一個叫防的地方。一天深夜,叔梁紇等人帶領三百名甲士,襲擊齊軍,保護臧紇衝出重圍,並把他送到前來接應的魯軍駐地,然後又衝回防地固守,迫使齊軍撤走。由於這兩次的赫赫戰功,叔梁紇以勇力名聞諸侯。
叔梁紇六十多歲時,膝下有妻妾所生的九女一男。男兒叫孟皮,卻是位跛子。身為一邑的大夫,沒有一個像樣的男兒,自然是個遺憾。於是他又與一位姓顏相傳名叫徵在的少女結合,生了孔子。叔梁紇年近古稀,而顏氏則正是妙齡,這種結合是不合當時禮儀的,所以被司馬遷稱為「野合」(史記 孔子世家)。
孔子三歲時父親去世。孔母顏徵在便帶著年幼的孔子離開陬邑,遷居到魯國國都曲阜城內的闕里。孔子的幼年時代是在貧賤中度過的。他隨母遷居曲阜之後,主要依靠母親勞動維持生活。
魯國是周公旦封地,保留著西周許多禮儀制度,以至列國都來此「觀禮」。耳濡目染,孔子從小就深受周禮的薰陶。小時玩遊戲,就常常擺設俎豆等祭器,模仿大人舉行祭禮的各種禮儀動作。
大約在孔子十六、七歲時,母親便去世了,由於生活貧窮,常遭別人的冷眼。有一次魯國掌權的季孫氏舉行宴會款待士人,孔子前往赴宴,遭到季孫氏家臣陽虎的攔阻,說:「季孫氏招待的是名士,我不能讓你入席。」孔子受到羞辱,只得退回。為了謀生,他先後做過「委吏」(為貴族管理倉廩)、「乘田」(為貴族飼養牛羊)。成年後的孔子回憶這段生活時曾感嘆地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 子罕)
二 長而好學
孔子十五歲時就有志於學,他不僅虛心地向有知識、有智慧的人學習,遇到不懂的事更努力向人請教。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述而)孔子好學,沒有固定的老師,他的學生子貢曾告訴別人說:「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 子張)
孔子的學習內容以詩、書、禮、樂為主。他曾專程到宋國考察殷商禮儀,到洛邑考察宗廟制度,到杞國考察夏禮……。孔子曾向郯子學官制,向老子問禮,向師襄學琴,還向周大夫萇弘問樂,向齊太師學韶樂,甚至對隱士、狂人等下層人士也虛心求教,用各種人的智慧、知識來充實自己。
孔子三十歲左右時,已學業有成,開始了他的講學生涯,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辦私學的教育家。
孔子打破了只有貴族子弟才能求學的規矩,主張「有教無類」。不論什麼人,只要備「束脩(十條乾肉)」之禮,就可以跟隨孔子學習。孔子的弟子來自社會各階層,有貴族子弟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也有不少貧家子弟,像顏回(子淵)、冉雍(仲弓)、仲由(子路,一字季路)、原憲(子思)、曾參(子輿)、公冶長(子長)等人即是。而且這些弟子分別來自魯、衛、吳、齊、陳、楚、秦、晉等國。不分貧富,不分地域,聚天下之才而教之,創下中國教育史上最光輝的一頁。
三 去魯返魯
孔子三十五歲時,魯國 季平子專政,他的種種僭越行為,引起孔子極大的憤慨,為此他離開了魯國,前往齊國。
當時魯國公室衰微,三大貴族專權。三大貴族─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都是魯桓公的後代,故稱為「三桓」。「三桓」位居世卿,把持朝政,先後兩次瓜分魯國公室,尤其是第二次。「四分公室,季氏擇二,二子各一」(左傳 昭公五年),季孫氏一家控制了魯國賦稅勞役的一半,並獨擅魯國的國政。
有一次,季孫氏在自己庭院裡欣賞六十四人共跳的舞蹈,按禮制規定,這種規模的舞蹈活動只有天子才能舉行。孔子對季氏的行為深感憤怒,說:「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論語 八佾)
季氏三家在祭祀祖先時,竟然唱著雍詩來撤除祭品。這也是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禮節。孔子得知後,氣憤地說:「雍詩上說:助祭的是諸侯,天子嚴肅靜穆地在那兒主祭,季孫三家祭祖用雍詩,有哪一點合格呢?」(論語 八佾)
魯國這種禮崩樂壞的局勢使孔子不願在魯國繼續待下去,便帶幾位弟子到了齊國,希望能施展抱負。事情一開始果然很順利。大概是因為此時孔子已小有名氣,齊景公對他頗有所聞(如果史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