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微生物与自然界库物质循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微生物与自然界库物质循环

生物圈的繁荣发展,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太阳,而元素来源主要依赖于由微生物推动的物质循环。 地球进化可分为:化学进化和生物学进化两个阶段。 原始地球大气的组成气体:水、氨、甲烷、硫化氢等。原始海洋汇集了地壳表面大量可溶性化合物,成为诞生原始生命的摇篮 地球的进化 化学进化: 由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团聚体或微球体形式的多分子体系,并进一步演变为原始生命 生物进化 单极生态系统:只存在单一营养类型(异养分解者)的生态系统。原始汤中的生物为异养、厌氧、发酵代谢 双极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具备了自养与异养(即合成和分解)两个环节。自养者是蓝细菌。 三极生态系统:由于不同类型原核生物间发生内共生作用,出现了真核动物细胞和真核植物细胞,形成了三极生态系统。即出现了食物链。 水体食物链(一个三极生态系统) 大气中的CO2(0.032%)周转利用最快。大气中的CO2只够绿色植物约20年使用。 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尽快矿化和释放,从而使生物圈处于一种良好的碳平衡循环中。地球上约90%的CO2是由微生物分解作用形成的。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光合作用固定的CO2中大部分以聚糖形式积累于木本和草本植物躯干中,木材占60%,其中75%是纤维素、约20%是木质素和木聚糖、蛋白质仅占1%左右。在草本植物中多糖含量更高。分解纤维素的任务就是由土壤中的一些特殊微生物来完成的。 碳、氢、氧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主要是担子菌亚门非褶菌目的真菌、其它如一些放线菌、细菌和原生动物等也具有这种能力。真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包括一些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 分解半纤维素的微生物:真菌在分解半纤维素的开始阶段较为活跃,后期主要靠放线菌。能分解半纤维素的真菌很多,大大超过能分解纤维素的真菌。半纤维素的分解产物有己糖、戊糖,糖醛酸等。 二、氮素循环 (二)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定义:氨态氮经消化细菌的氧化,转变为硝酸态氮的过程。 过程:两阶段——(1)氨→亚硝酸,由亚硝化细菌(化能自养菌)参与;(2)亚硝酸→硝酸。由硝化细菌(化能自养菌)参与,意义:是自然界氮素循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农业无益。 (四)氨化作用(ammonnification) 定义: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产生氨的作用。 含氮有机物的种类:蛋白质、尿素、尿酸、几丁质等 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种类:Pseudomonas fluorescens(荧光假单胞菌),Bacillus megaterium(巨大芽孢杆菌),B. subtilis和B. mycoides(蕈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putrificum(腐败梭菌)。 分解尿素的细菌如Sporosarcina ureae(脲芽孢八叠球菌)和Bacillus pasteurii(巴氏芽孢杆菌)。 分解几丁质的细菌如Bacterium chitinophilum(嗜几丁杆菌)和Chromobacterium chitinochroma(几丁色色杆菌)等。 意义:含氮有机物必须经过微生物降解才能被植物利用。 (五)铵盐同化作用(assimilation of ammonium) 所有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的以铵盐作为营养,合成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其它含氮有机物的作用。 定义: 由硝酸盐还原成NO2–并进一步还原成N2的过程(广义)。狭义的反硝化作用仅指由亚硝酸还原成N2的过程。 条件:厌氧(淹水的土壤或死水塘中) 菌种:少数异养和化能自养菌。如:Bacillus lichenoformis(地衣芽孢杆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脱氮副球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Ps. stutzeri(施氏假单胞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脱氮硫杆菌)以及Spirillum(螺菌属)和Moraxella(莫拉氏菌属)等。 意义:土壤中氮元素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水稻田中施用化学氮肥,有效利用率只有25%左右。另外可以利用水生性反硝化细菌去除污水中的硝酸盐。 定义:亚硝酸通过异化性还原可以经羟胺转变成氨,叫做亚硝酸的氨化作用。 菌种:Aeromonas(气单胞菌属)、Bacillus(芽孢杆菌属)、Enterobacter(肠杆菌属)、Flavobacterium(黄杆菌属)、Nocardia(诺卡氏菌属)、 Vibrio(弧菌属) 和 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等。 三、硫素循环与细菌沥滤 不溶性无机磷的可溶化 能溶解土壤中的磷酸钙或磷灰石的微生物较多

文档评论(0)

152****6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