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统条件化
中山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核心課程社會科學(A)心理學(二)學習、思考與創造 授課者:洪瑞兒 副教授 時 間: 97.12.01(週一16:10~18:00 P.M) 古典條件制約 俄國生理學家Ivan Pavlov(巴卜洛夫)發現並深入探討的正統條件化(classical conditioning) 歷程,才是真正重要的學習歷程。 Pavlov研究唾液在消化歷程中的角色。他假設:唾液分 泌是動物口腔對食物刺激的生理反射(reflex)。然而,Pavlov發現:「中性」刺激 ,在特定條件下,也會引起唾液反應。此一現象非生理學所能解釋。 Pavlov 的實驗 條件反應的習得 條件化歷程應具備之要件 無條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無需其他條件就能引起特定反應(如流口水)的刺激。 無條件反應(unconditioned response,UR):由無條件刺激所引發的反應 。 條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只有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引發原先只有US才能引發的反應之中性刺激。 條件反應(conditioned response,CR):由CS所引發的反應,跟UR是同類的,但在強度上稍弱一點。 聯結論 有些心理學家喜歡用聯結(association),這個字眼來指稱正統條件化歷程。他們認為,條件化的結果是使得CS與US在受試者腦中發生聯結。 因此,行為主義的學習觀點被稱為聯結論(associationism)。 思維與創造力的培養 思維及其相關的概念 The definition of thinking (思維,思考)—思維內在認知活動歷程,在此歷程中個人運用儲存在長期記憶中的訊息重新組織整合,從複雜的關係中,獲得新的理解與意義。 思維的相關概念 推理(reasoning)or稱邏輯推理(Logical reasoning)指根據一個或數個判斷推演出另一個新的判斷思維歷程。 推理方法有二 : a. 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指根據一個普遍公認的原則或定理為原則,從推論到特定例的思維方式ex. 三段論(syllogism)的演繹推理一切動物都會呼吸,魚是動物,必會呼吸。 b. 歸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指根據多數個別例為前提從而推理到一個普遍原則的思維方式。 思維的認知歷程(四種思維方式實際運用) a. 聚斂思維或輻合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面對難題求取解答慣於縮小問題範圍採集中注意尋求唯一答案的思維取向。 b. 擴散思維或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活動擴於擴大觀察範圍採嘗試從多種可能中選取最佳答案的思維取向。 c. 定程思維或程式思維(Algorithmic thinking)—按一定程序進行的思維方式。 d. 試探思維或捷徑思維(Heuristic thinking)—有的問題無固定組織問題中包含的訊息無法根據既定法則循序處理宜採用之。 問題性質的分類 (1)有結構問題(Well-structured problem)—指按定程思維方式即可求得答案的問題。 (2)無結構問題(Ill-structured problem)—指情境不明因素不定,不易找出解答線索的問題。 (3)爭論問題(Controversy issue)—指帶有情緒色彩的問題。ex. 同性戀可否結婚? 創造與創造力的培養 1. Guilford 1950,1959 提出的智力結構研究論中的擴展思維亦即代表人類的創造力(creativity) 2. Torrance 1974採用 Guilford的智力結構論中的擴散思維理念發展成為評量造能力的專用測驗。該測驗係針對三方面的心理特質設計(創造心理的內涵) (1)流暢性(fluency) (2)變通性(flexibility) (3)獨創性(originality) (4)精密性 (Elaboration) (5)先見之明(Foresight) 1.敏覺力:機警過人、觀察入微-發現問題 2.流暢力:思路暢通、旁徵博引-想出點子 3.變通力: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替代方案 4.獨創力:與眾不同、推陳出新-獨特新穎 5.精密力:周密詳盡、精益求精-全盤思考 創造與創造力的培養 3. Glover, 1980 Goldsmith, 1984 (1)富幽默感 (2)能自得其樂 (3)對工作較具熱忱 (4)面對無結構性問題或曖昧不明的情境較一般人顯得能夠容忍。 (5)有更多的夢想常做白日夢。 六頂思考帽 六頂思考帽是一種群體思維遊戲,它用六種顏色代表思維的六個狀態,當我們戴上某種顏色的帽子時,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