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国诗歌传统幻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中国诗歌传统幻灯

一 ﹑从上古谣谚到诗经的结集 ㈠从谣谚到诗歌 谣谚为诗与歌之滥觞。“谣”被称为“歌”之原始,因而常常是“歌谣”并称。“谣”中孕藏浓厚的感情,“歌”是一种自我感情的抒发,更侧重表现主观。 “谚”为“诗”之原始。一般说来,“诗”为纪事之韵语,重在客观.“谚”中藏理以“善语”相传,故曰“古谚”。两条线索交汇之点即诗与歌合流便谓之“诗歌” 。 (二)《诗经》产生的地域、时间、作者、结集以及流传。 1.《诗经》产生的地域 《大雅》、《小雅》产生于西周、东周的都城镐京(西安)和洛邑(洛阳)。《小雅》中有少数民歌,虽用都城声调谱曲,其产地,可能就在都城附近的郊区。 2.《诗经》产生的时间 基本情况是《商颂》是商代的诗,《周颂》是西周初期的诗歌,《大雅》大部分产生在西周中期,《小雅》大多产生于西周晚期,《国风》大部分产生于东周。 3.《诗经》的作者 《诗三百篇》的作者,多不可考,后世典籍所载多难以置信。大致可推测而知,其中有农夫、役夫、兵士、官吏、平民、还有众多无名诗人 。虽然作者姓名失考,但丝毫无损于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诗经》的结集与流传 ⑴结集 ①采诗 ②献诗 ⑵流传 教育家孔子,曾以《诗经》为教材,广教门徒。至汉,传诗者主要有四家:齐诗辕固,鲁诗申培,韩诗韩婴,毛诗毛苌。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自从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使诗广为流传,三家诗渐亡。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本子就是“毛诗” 二﹑从神坛颂歌到俗世讴唱 《诗经》时代初期,统治者为“以礼安天下”,将宗教与政治融为一体,国人对于统治者的依附化做对祖先与神灵的膜拜,人们在庙堂用一种神圣的颂词来表现这种膜拜,这些颂词便是《诗经》中的“颂”部分,尤以《周颂》为代表。 西周中期恭懿之后,周王朝逐渐衰微,加之散文的冲击,史诗思想趋于衰落,其余波变为夹杂情理的叙事诗,但其叙事的条理也不失史诗的价值,这便是《诗经》中的“雅”部分。 鹿 鸣 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三.《诗经》与先民的情感世界 《诗经》时代“礼乐”是相对于暴力与刑法而存在的一种文明制度,周人的礼乐制度是要“明德慎罚”,以礼乐化天下,显得温情脉脉。 《诗经》产生在与现存迥然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之中 。 生态环境与礼乐制度直接影响着先民的生活方式与性格、心理、情感,形成了《诗经》温柔敦厚的风格。 《诗经》时代先民的情感,反映在《诗三百篇》中,我们可从“怨”与“爱”——这两种最基本的人类情感角度来进行分析。 1.“怨” 《诗经》中所体现的先民们的“怨”,更多地存于“二雅”中的怨刺诗,“二雅”共105篇,而怨刺之作近40篇,约三分之一,其中一半以上与社会政治有关,因此也叫政治讽刺诗或政治讽喻诗歌。 ①讽刺的对象 怨刺诗所讽刺的对象,上不避王公,下不避庶人,有怨必抒,有弊必刺。运用“比”的手法对于权贵们的责骂和揭露、讽刺,在后世文学中是很少见的 《小雅·十月之交》: 皇父(人名)卿士(总管王朝政事), 番(姓氏)维司徒(主管地政和教育)。 家伯(人名)维宰(主管邦治), 仲允(人名)膳父(据金文,膳父乃出纳王命之官。旧以为管王与妃之饮食)。 娶(姓氏)子内史(主管国王法令文件), 蹶(姓氏)维趣马(主管差养国王的马匹), 禹(姓氏)维师氏(主管朝政得失)。 艳妻(指幽王的宠妃褒姒)煽方处(指褒姒从旁吹风鼓动幽王干坏事)。 ②讽刺的手段 《诗经》对于权贵,不旁敲侧击;也不是委婉含蓄地陈情说理;而是有节制地铺陈直叙,诗人对于时政的看法,无所保留地表达出来。 《大雅·瞻仰》 人有土田, 女(汝,指周幽王,见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P152)反有之。 人有民人, 女覆(反)夺之。 此宜无罪, 女反收之。 彼宜有罪, 女覆说(脱)之。 ③怨刺的意图 《诗经》作者的意图,并非只是说说而已,也非整理“黑材料”,而是怀有一种善良的愿望,即希望诗歌能对时政有补益的作用 。部分诗中表明了作者的名字和创作目的。 《小雅·节南山》 家父作诵(指诗), 以究王凶(朱熹注:以究王政错乱之所由)。 式讹尔心(希望王能改变心意), 以畜(抚养)万邦。 ⒉“爱” 《诗经》时代是父权制最终战胜母权制,女子社会地位逐渐堕落的时代,但毕竟处于男女关系较为自由开放的“初民社会”,毕竟有周至春秋去古未远,殷商时期母权制还有过一度昌盛。一方面,封建礼教正日益桎梏着女性的灵魂和肉体,另一方面,女性要常起来抗争,用母系社会残留的女性所特有的开放和热烈对抗礼教对其的摧残。他们用诗歌来诉说自己的不幸与苦闷,炽热与情爱,谴责社会的不公和谦虚的同时,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四.《诗经》与中国诗歌传统 《诗经》之后的

文档评论(0)

186****0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