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排放绩效论文碳生产率论文:碳排放的人文发展绩效指标与实证分析
摘要 随着气候问题的日益凸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因此,提高碳排放绩效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既有的关于碳排放绩效的研究主要围绕碳生产率指标展开,问题在于碳生产率测度的是碳排放的经济绩效,而非经济社会福利绩效。本文综合排放总量、人均排放以及发展阶段三个因素,构建碳排放的人文发展绩效指标,在此基础上对二十国集团1990-2006年的碳排放绩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历年绩效平均值排前五名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巴西、阿根廷、土耳其和墨西哥。七个国家的碳排放绩效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德国和英国碳排放绩效增速较快,且在控制碳排放的同时保持了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值得其他国家效仿。人类发展指数和碳排放绩效二维组合的国家分类表明,碳排放绩效不高是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从动态还是静态角度来看,中国目前都不具备低碳竞争优势。最后对中国如何提高碳排放绩效提出了从技术、制度与理念三方面进行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绩效;碳生产率;人文发展
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5-0073-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5013
以化石能源为主要燃料和动力的工业革命将全球经济带入增长的快车道,二百多年来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越了此前所有时期的总和,也就是在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经济系统给作为其母系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将这种现象称为“阳光下的新事物”[1]。1970年以来,地球表面气温已经上升了0.6℃。历史上最热的25个年份都出现在1980年以后,而其中又有10年出现在1996年以后 [2]。人类已面临严峻的气候危机,减少碳排放的行动刻不容缓,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甚至呼吁人类以备战状态来稳定气候,拯救文明。气候危机表观上是环境问题,实质上则是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化解问题的出路在于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高的经济社会福利回报,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契合了这样的要求,因而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但是当前国内外对于如何测度碳排放绩效①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些探索。需要说明的是,温室气体中对气温升高贡献最大的气体是co2,在各大国际机构数据库中,有关co2排放的资料较为翔实,便于做全面深入的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本文主要从co2排放的角度来考察碳排放绩效。
1 文献综述
既有的研究碳排放绩效的文献主要围绕碳生产率展开。“碳生产率”一词,理论基础在于1990年代以来生态经济学有关资源生产率的研究,直接来源则是麦肯锡咨询公司2008年10月发布的一份题为《碳生产率挑战:遏制全球变化 保持经济增长》的报告。报告将碳生产率定义为单位co2排放的gdp产出水平(也就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倒数),并进一步指出,任何成功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必须支持两个目标——既能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又能同时保持经济的增长,从而实现经济对于二氧化碳的脱钩发展[3]。何建坤、苏明山从碳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化、碳生产率的发展趋势、提高碳生产率的因素分解等方面,对中国碳生产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指出提高碳生产率的根本措施在于以下三方面: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降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服务的需求;二是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节约能源;三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等无碳或低碳能源[4]。朱守先认为衡量低碳发展水平的核心在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及消费方式,并选取了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碳能源排放系数作为判断城市低碳发展的三个指标,对中国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五个大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5]。英国第三代环境主义组织和澳大利亚气候研究机构于2009年联手完成了一项基于碳生产率的国家低碳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他们把国家的低碳竞争力定义为“未来低碳发展方式下,各国为其人民创造繁荣的能力”。他们建立了基于现状指标(静态分析)、改进指标(动态分析)和缺口指标(目标情景分析)等三类指标的低碳竞争力指数,运用这些指标对二十国集团的低碳竞争力进行了初步的评价。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①发展低碳行业,通过“绿色新政”刺激经济计划和气候改变策略,这些措施必须纳入更为广泛的、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建立健全低碳发展机制。②限制高碳行业,将众多的高污染行业锁定在低风险的屏蔽范围内[6]。
毋庸置疑,碳生产率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其原因就在于它可以清晰地告诉我们,当下的经济第一位稀缺的是自然资本,而不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如此,有利于传递真实的市场信息,制定正确的市场价格,对传统化石能源实施高价,而对可持续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予以补贴,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碳生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