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蚌病成珠(纪实文学)——走近北京禁毒志愿者《啄木鸟》2013006期 作者/周 乔 本文总字数:32535
文/周乔
编者按:
一粒沙子,被植入河蚌的体内,起初,苦痛与不适令失去自我的沙子辗转反侧,而宽容的河蚌用自己的心血不断分泌粘液,融化沙子,天长日久,层层包裹,沙子变成了美丽的珍珠.这就是“蚌病成珠”的故事。本文中的四名禁毒志愿者,就像一个个人间珠蚌,用自己的包容、理解、耐心与智慧,日复一日地守护着那些正走在艰难康复路上的戒毒者们,直至他们成为社会的珍珠,
引子
毒品,一个充满黑暗和罪恶的名字,特别是对于经历过鸦片战争的中国来说,与毒品相关的记忆充满耻辱与痛苦。吸毒者,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是那些生活在黑暗角落、不可救药的人。他们的人生被毒品统治,他们同毒品的抗争痛苦而纠结。但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倾尽全力帮助这个群体摆脱对毒品的依赖,进而恢复健康、重返社会。这些人就是禁毒志愿者。
北京市丰台区湾子一栋旧式办公楼一层的房间里,九个人围成一个圈在作分享(属康复活动的环节之一。一般放在活动结尾,主要内容是成员表达对当天活动的感受,探讨困惑和收获)。有五年海洛因滥用史的芳芳说: “我最好的朋友娟子两个月前死于艾滋。我们两个一起扎过针,用同-支针管。我知道的时候真的吓死了,疯了一样去检测,”她停了一下, “检测结果我没有感染。我当时号啕大哭,只听到一个声音跟我说,这是老天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芳芳沉默了一阵, “所以我来到这里。”
黄阿姨的女儿曾长期吸食海洛因。她的分享还没开始,眼圈已经红了: “昨天雪儿又偷嘴了,那个瞬间,我死的心都有。她又跪下求我,求我再相信她一次。夜里我做了个梦,梦见我给她扎针,满满一管海洛因都让我推进去了,立时她就在我面前不动了。”黄阿姨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你们知道我当时的感觉吗?我竟然觉得特别轻松,因为我终于解脱了。”黄阿姨再也控制不住,呜呜地哭起来, “我怎么能这样想呢……”沉默中,某种被强烈压抑的情绪瞬间凝聚,围成圈的每一张脸上都挂着泪水。分享活动的主持人红姐上前拥抱芳芳和黄阿姨,大家也纷纷上前拥抱她们。最后,大家手挽手连成一个圈,试图把所有人的力量都传递给芳芳和黄阿姨。
这是发生在阳光活动社戒毒康复小组里真实的一幕。分享活动的主持人红姐是一名禁毒志愿者。
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统计,目前,全球有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毒品消费,有一百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毒品贩运。毒品每年的交易额高达一万亿美元,是仅次于军火的第二大非法贸易。全世界药物滥用者(吸毒者)总量超过2.2亿,并且正以每年3%-4%的速度持续增长。
截至2012年底,中国内地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209.7万名,增长幅度惊人。其中,滥用海洛因人员124.4万名,滥用合成毒品(冰毒、K粉、摇头丸等)人员79.8万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中,三十五岁以下青少年占67.8%,低龄化趋势明显。合成毒品在青少年群体中快速泛滥。
快速增长的成瘾者数量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消耗大量社会财富,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戒毒康复又是一个极其艰巨的过程。禁毒志愿者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其他领域的志愿者不同,禁毒志愿者需要的不仅是温暖的爱心和一腔热血,更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目前我国禁毒志愿者主要在宣传教育、毒情调查、查访举报和矫治帮教四个领域开展工作,其中矫治帮教专业性最强,要求也最高。
对于那些深陷毒品泥淖的吸毒成瘾者来说,他们的世界充满了黑暗与绝望,而禁毒志愿者就是那些暗夜中的点灯人。虽然那一盏盏小灯的光亮都很微弱,但却能给人以希望。这里要讲述的就是几位和红姐一样,多年为矫治帮教工作义务奉献的禁毒志愿者的故事。
一、警察志愿者李立新和她的“致远号”
与戒毒结缘
2000年的一个夏日,失踪两周的强子突然打电话给哥哥,约他在一家照相馆见面。哥哥觉得很奇怪,但也没多问,估计是又没钱了。到了照相馆,看见虚弱得没有人样的强子,哥哥无言。他习惯性地等着弟弟张嘴要钱。
“咱俩拍张合影吧。”强子对哥哥说。
哥哥没有接茬儿,而是掏出身上的三百元递给强子: “就这么多了。”
出乎哥哥意料的是,强子竟然没有接。“我就想和你照张相。”
拍完合影,强子带哥哥回到自己住的宾馆。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勺子和一支注射器,又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白纸包,小心翼翼地把里面的白色粉末倒入勺中,熟练地用水溶解,吸人注射器。哥哥在一旁沉默地看着,他已经没有力气劝说或阻止,甚至连生气的感觉都没有了。
“哥,我不想活了,”强子一边撸起袖子一边说: “记得把照片寄给爸妈,让他们知道我最后的样子。让他们不要为我悲伤,因为即使我活着,也不可能为他们尽孝,留在世上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痛苦。”
“什么?”哥哥的听觉似乎也麻木了。
强子平静地看着哥哥:“哥,别留我,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