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材料学专业论文
优秀毕业论文
精品参考文献资料
摘要纳米碳材料是近年来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显示出光明的应用前景。本
摘要
纳米碳材料是近年来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显示出光明的应用前景。本 文研究碳纳米管(CNT)、核.壳结构碳包覆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石墨微片(GNP)
及其复合物的电磁性能和热物理性能。碳纳米管的团聚问题是制约其应用的技术
瓶颈,本文使用了一种新方法直接定量表征碳纳米管分散体系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提出了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竹节状多壁碳纳米管(BCNT)与高分子复合的电磁屏蔽 复合材料。合成了由电损耗的碳壳和磁损耗的钴核构成的核.壳型碳包覆钴纳米颗 粒(Co(C)),显示出优良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了核.壳结构碳包覆铜纳米颗粒
(Cu(C))复合硅凝胶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具有增强热导率的GNP/硅树脂复合
材料的热物理性能。 1.碳纳米管的分散性
分别使用丙二醇正丙基醚(PnP)、乙二醇单丁醚(EB)和丙二醇单甲醚 (PM)作为溶剂,共聚物DISPERBYK.2012(D.2012)和DISPERBYK.198(D.
198)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超声波分散制备出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s)悬浮 液。使用一种逐步离心视图技术(a step view centrifugation methodology)研究了 MWNTs悬浮液的团聚和沉降特性,这种逐步离心视图技术可以加速溶液体系的相 分离,直接定量分析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溶液经过1000rpm加速离心测试5600s后
表明,相比于添加了分散剂的MWNTs悬浮液,PnP、EB和PM悬浮液出现了严重 的团聚和沉积现象,PnP、EB和PM分散体系的沉降速度远高于添加了分散剂的悬 浮液。实时和统计不稳定指数分析结果表明,PnP/D一198和EB/D一198是两个较优 的MWNTs分散体系,对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分散和稳定MWNTs稳定分散体系的 作用机理做出了理论解释。
2.竹节状多壁碳纳米管/硅树脂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具有不同浓度的竹节状多壁碳纳米管(BCNT)为填料,
甲基乙烯基硅树脂(MVQ)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1-6GHz频率范
万方数据
厂东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围内的导电性质和电磁屏蔽效能。表征和阐明了
厂东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围内的导电性质和电磁屏蔽效能。表征和阐明了BCNT的形貌和结构。扫描电子显 微镜观察显示BCNT均匀分散在MVQ内。测量和讨论了复合材料的电导率(G)和 电磁屏蔽效能(SE)。结果表明,BCNTS/硅树脂复合材料的电渗滤阈值低至 0.92wt.%。o与温度呈近似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即温度升高时,o略有下降。7wt.% 填充量的BCNTs/硅树脂复合材料的SE为.(33.38)dB。通过将总入射能量分解为 吸收损失、反射损失和透过能量各部分总和研究了屏蔽机理,结果表明反射损耗是 占主导地位的电磁屏蔽机理。
3.核.壳型碳包覆钴纳米颗粒的电磁性能 使用电弧放电法合成了核.壳型碳包覆钴纳米颗粒(Co(C))。Co(C)的
外壳由15.20层有序石墨碳层和无定形碳构成,内核晶体钻纳米粒子被外碳壳完全 包覆住。通过将10、40、50、70和80wt.%的Co(C)分散在石蜡中制备出了Co (C)/石蜡复合物并研究了复合物在2.18GHz的电磁特性。Co(C)独特的微观结 构和介电性质的碳层导致Co(C)具有高复介电常数,发生在钻核与碳壳之间界 面上的界面极化作用决定了Co(C)的介电行为。随着频率的增加,复合物的复 磁导率(“)实部降低,¨的虚部基本保持不变并且数值较小,表明碳包覆实现了 金属钻核之间的绝缘作用。复合物主要的电磁吸收机制为介电损耗。计算3rnm厚 50wt.%Co(C)含量复合物在7.54GHz的最小反射损失(RL)为RL=一52dB。3irma 厚40wt.%Co(C)含量的Co(C)/环氧树脂涂层的RL与计算值结果一致。通过控制
Co(c)的浓度和涂层的厚度可以对Co(C)的电磁性质进行调控。- 4.核.壳结构碳包覆铜纳米颗粒复合硅凝胶导热复合材料 使用直流电弧法合成了核.壳结构的碳包覆铜(Cu(C))纳米颗粒,这种纳米颗
粒的结构为外部碳壳包裹住内部铜核。表征了Cu(C)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Cu(C)由纳米结晶结构的铜核和碳层构成,碳壳由6—15层有序的石墨层 和无定形碳构成,碳层有效地保护了金属铜核防止铜核氧化。使用硅凝胶作为高分 子基体材料,Cu(C)纳米颗粒为导热填料成功制备出了一种导热复合材料。Cu(C)纳 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硅凝胶基体中。研究了Cu(C)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电阻率和热
膨胀系数(CTE)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C)填充量为6.1、l 1.0、16.7和
23.3v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纳米硅薄膜太阳电池优化研究-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论文.docx
- 纳米级氧化硅和碳纤维复合砂浆的制备和性能-材料学(建筑材料)专业论文.docx
- 纳米金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二醇氧化制内酯反应中的应用研究-物理化学专业论文.docx
- 纳米结构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作为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物理化学专业论文.docx
- 纳米晶mg2feh6和mg2coh5的制备及储氢性能分析-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论文.docx
- 纳米晶mg2feh6和mg2coh5的制备及储氢性能研究-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论文.docx
- 纳米晶体纤维素增强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论文.docx
- 纳米颗粒强化溴化锂溶液的传热特性研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论文.docx
- 纳米颗粒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化学工程专业论文.docx
- 纳米粒子修饰聚合物胶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