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物质的检测.PPT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害物质的检测

第四章 有害物质的测定 一、测定意义 二、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一)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1、气相色谱法 2、薄层色谱法 3、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1、气相色谱法 2、薄层色谱法 3、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有害元素的测定 (一)铅的测定 1、双硫腙比色法 ①原理:样品经消化后,在pH=8~9时Pb2+ + 双硫腙→红色螯合物,可被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萃取,加入盐酸羟胺、氰化钾、柠檬酸铵,可防止Fe、Cu、Zn等干扰,比较颜色深浅可测Pb浓度 ②测定 吸取10μg/ml Pb标准溶液0 0.1 0.2 0.3 0.4 0.5ml分液漏斗中,加入1%HNO3 20ml加入柠檬酸铵/盐酸羟胺/氰化钾/三氯甲烷于λ=510nm测A 同样测待测液,绘制标准溶液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59-262) 四、黄曲霉毒素AFT B1的测定(P236-239) (一)方法原理(薄层色谱法) 经有机溶剂提取、净化、浓缩,经薄层色谱分离,在365nm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据薄层板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二)样品预处理 1、提取:根据性质,可选用甲醇、氯仿为溶剂。油脂高的需用己烷、石油醚脱除。用甲醇:水=55:45萃取(AFT B1易与蛋白质大分子包围)AFT B1 2、净化:用乙醚、己烷去油脂、色素、用甲醇、氯仿洗下AFT, 采用液—液分配萃取法 3、浓缩:蒸发皿中挥干后再溶解,溶解液为苯—乙腈液 (三)样品测定 1、薄层板的制备 选择吸附剂(硅胶G) 加水成糊,涂布薄层 2、点样(P238) 3、展开 4、观察 5、验证试验 6、定量(四)计算 (239) XB1 = (0.0004×1000) / [(V1×w) / V2] 食品分析方法的建立 食品分析方法的建立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1、样品处理 是食品分析的前提 应根据不同样品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样品处理,采取的措施:分离、掩蔽 A.待测组分的性质 如黄曲霉毒素AFT B1,难溶于水、己烷、戊烷、石油醚、乙醚 易溶于氯仿、甲醇、乙醇、丙酮、油对光、热、酸稳定,对碱、氧化剂不稳定,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激发λ=425nm) B.被测食品样品的特征 根据不同食品样品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样品处理方法;提取:根据性质,可选用甲醇、氯仿为溶剂。油脂高的需用己烷、石油醚脱除。 用甲醇:水=55:45萃取(AFT B1易与蛋白质大分子包围)AFT B1 净化:用乙醚、己烷去油脂、色素、用甲醇、氯仿洗下AFT,采用液—液分配法,色谱柱分离 浓缩:蒸发皿中挥干后再溶解,溶解液为苯—乙腈液 2、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 ①建立测定方法的依据 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特点及要求进行选择 ②建立分析方法的原理及技术 A.分离方法、分析方法的确定 一般采用提取、净化、浓缩步骤 如:AFTB1可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激发λ=365nm,发射λ425nm 可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关键是选择良好的吸附剂(硅胶G)和适宜的展开剂(乙醚、丙酮+氯仿) B.进样量的确定 稀释定量:样液中AFTB1荧光点强度与AFTB1标准点最低检出量(0.0004μg)的荧光强度一致(5μg/Kg)若不一致,再稀释至一致为止。 C.论证所用方法的可靠性 通常采用测定回收率方法。还可与仲裁方法(或标准方法)比较。(如不溶性膳食纤维测定) 思考题: 1、简述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2、简述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3、简述有害元素的测定方法。 4、简述 铅的测定方法。 5、简述黄曲霉毒素AFT B1的测定方法。 * *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