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静伫永在与浮升杨牧诗歌中声音与意象的三种关系-清华学报.PDFVIP

静伫永在与浮升杨牧诗歌中声音与意象的三种关系-清华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静伫永在与浮升杨牧诗歌中声音与意象的三种关系-清华学报

DOI: 10.6503/THJCS.2014.44(4).04 靜佇、永在與浮升 ──楊牧詩歌中聲音與意象的三種關係∗ 翟月琴∗∗ 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 摘 要 詩人楊牧自 1956 年創作伊始,就一直堅持對於聲音(語音 、語調、辭章結構和語法 變化產生的音樂性)的追求,這也使他的詩歌獨樹一幟,影響深遠。研究其聲音特質, 不僅需要借助於語言技巧,更在於探究聲音與語義之間的互動關係。而意象所蘊含的語 義功能,正提供了一條可借鑒的考察路徑。從楊牧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創作中,能夠提煉 出聲音與意象之間存在的三種美學關係,即(一)靜佇:沉默的時間、(二)永在:歸 去的回環和(三)浮升:抽象的螺旋。通過研究楊牧的詩歌,也為分析聲音與意象理論 關係提供了重要的個案典範。 關鍵詞:楊牧,聲音,意象,靜佇,永在,浮升 ∗ 感謝三位匿名審稿人深入细緻的建議,使本文的改進獲益良多。 ∗∗ 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博士後研究員,電子郵件信箱:zhaiyueqin85@ 清華學報 新44 卷第 4 期(民國 103 年 12 月)第 661~688 頁 662 清 華 學 報 詩既用語言,就不能不保留語言的特性,就不能離開意義而去專講聲音。 ──朱光潛 (1897-1986) 《詩論》 有形式的生命所召喚而來的所有這些 家族,環境和事件,翻過來對形式 生命本身產生了影響,確切的說,是對歷史的生命產生了影響。 ──福西永 (Henri Focillon, 1881-1943) 《形式的生命》 節奏運動是先於詩句的。不能根據詩行來理解節奏,相反應該根據節奏 運動來理解詩句。 ──茨維坦.托多羅夫 (Tzvetan Todorov) 《節奏與句法》 一、引言 楊牧,本名王靖獻,臺灣花蓮縣人。自 1956 年創作起,長達半個多世紀以 來,他憑藉優秀的詩作,被譽為臺灣、香港乃至整個華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 一。1 其中,楊牧對漢語詩歌聲音(語音、語調、辭章結構和語法等所產生的音樂 性)不遺餘力的追求,使得他在整個現代詩歌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執著為楊 牧的詩歌增添了無窮的潛力,「形式問題 ,一向是我創作經驗裡最感困擾,而又最 捨不得不認真思考的問題。所謂形式問題 ,最簡單的一點,就是我對格律的執著, 和短期執著以後,所竭力要求的突破。」2 同時,也得到評論界的普遍認可,比如 奚密認為在楊牧的詩歌中,「音樂把時間化為一齣表達情緒起伏和感情力度的戲 劇:或快或慢,鋪陳或濃縮,飄逸或沉重,喜悅或悲傷」,3 又如張依蘋認為楊牧 善於「在特定思維之中運籌的文字、詞語 、象徵、節奏、韻律等的力之開展迴圈有 1 楊牧十五歲開始,以筆名葉珊投稿《現代詩》、《藍星詩刊》和《創世紀》等刊物,1972 年將筆 名更改為楊牧。他出版的詩集包括《水之湄》、《花季》、《登船》、《傳說》、《瓶中稿》 《北斗行》、《禁忌的遊戲》、《海岸七疊》、《有人》、《完整的寓言》、《時光命題》 《涉世》、《介殼蟲》等,還先後獲得吳三連文藝獎 國家文藝獎、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紐曼 華語文學獎等重要詩歌獎項。 2 楊牧,《楊牧詩集 II :1974-1985》(臺北:洪範書店,1995 ),〈《禁忌的遊戲》後記:詩的自 由與限制〉 ,頁 510 。 3 奚密 ,《臺灣現代詩論》(香港 :天地圖書,2009 ),頁 174 。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